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风采>>
张济平:深山耕耘三十载 躬身践行桑梓情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湖北人大网发布时间:2022-06-08 15:32:04

原标题:省人大代表张济平:深山耕耘三十载 躬身践行桑梓情

如今,走进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峰岩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整洁的道路、排列有序的村舍、热闹缤纷的广场,还有村民脸上洋溢着的笑容。说起现在优美的环境,美满的生活,峰岩村民无不交口称赞他们的当家人——湖北省人大代表、峰岩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济平。

“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困,是一名省人大代表应尽之责。”张济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30多年来,他像老黄牛一般深耕山乡故土,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把武陵山深处这个穷山沟变成了一个“金窝窝”,将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独特魅力悄然植入人民群众的心田。

张济平(左一)和队友准备吊篮下天坑探水


为民找水“敢死队”

“洞里传说有蟒蛇,这下去恐怕有危险。”“这么深的洞下去缺氧怎么办?”一群村民围着深不见底的天坑议论纷纷。

“我是党员,也是人大代表,必须让我先下去。”张济平绑好腰上的绳索,钻进事先准备好的吊筐里。

峰岩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尤其缺水。遇到长时间不下雨,全村人就得整夜排队,“攒天河水”“舀沟沟水”......2008年,刚刚担任峰岩村党支部书记的张济平首先面对的困难就是村民们缺水,他心急如焚,暗自下定决心拼命也要帮助村民找到水源。他和村里几位党员成立了“找水敢死队”,怕攀崖探洞出意外,大家甚至都立下了生死状。2个多月的时间里,他率领大家踏遍周边15平方公里山脊沟壑,带头下探神秘莫测、无人敢进的“槐树天坑”,终于发现清冽甘甜的泉水,并抽送到全体村民家中。

十余年后的今天,峰岩村民依然是饮用来自“槐树天坑”的水源。洞底扩建了500立方米的蓄水池,新建了12万米自来水管道。水龙头哗啦啦的流水声中,村民们永远不会忘记张济平“玩命”找水的场景。


疫情面前勇担当

2020年1月,武汉封城,峰岩村迎来大量的返乡人员。为坚决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部署,腊月三十,张济平即牵头成立村防疫工作组,为村里争取到免费口罩10000个,分发给村民和抗疫一线的村组干部、志愿者。并连夜带领村组干部、志愿者在全村范围内摸排家底,锁定车辆原地停放,做到全员居家隔离,对村里10多个路口也及时进行封闭管理。

峰岩村历来有在正月过喜事的传统,2月上旬已经预定日期办喜事的就有4家。为防止大规模人员聚集引发的疫情传播,张济平通过该村红白理事会出面协调,劝阻当事家庭从简办丧,停办喜宴。

疫情发生至今,张济平始终坚守抗疫一线,用行动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冲锋在前,敢于担当,积极宣传抗疫政策法规、争取抗疫物资、为群众代购必备生活物资等,展现了人大代表履职尽责、担当为民的良好形象,为有效防止疫情传播,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殚精竭虑拔穷根

光洁的乡村公路延伸至五组的一片茶园,曾经抠不出千元的苞谷地里,茁壮的茶苗正在蓄积明春生长力量。

峰岩村是都镇湾镇最偏远的行政村,曾是长阳的深度贫困村。村在“边边上”、路在“悬崖上”、田在“岩皮上”、屋在“吊坎上”。为摆脱“穷样”,村民们种桅果、养蚕,发展过烟叶、蔬菜,但效果都不大好,最终还是回到种苞谷的老路上。

怎么才能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张济平充分履行代表职责,深入走访、倾听民声、广纳民意。“我们要的是能吹糠见米”“想走出去看别人是怎么搞的”“要有能人带头”......一条条鲜活的群众意见记录在本本上,也装进了他的心坎里。

2012年清明节过后,张济平组织20名党员到五峰、长阳大堰等地考察茶产业。“差不多的地理条件,为什么别人能发展好?”巨大的差距激发了党员王朝元敢闯敢干的力量,现场表态带头发展茶叶种植,至2016年峰岩茶进入丰产期,已带动10多个贫困农户完成了收入倍增的计划。

“用群众自己的点子,走他们愿意走的路子,不用讲道理,茶叶就发展起来了。”张济平介绍,村里茶产业已由过去零星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亩,每亩产值也由过去五六百元翻了十倍,增长到五六千元。

随着村民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转变,村里生态跑跑猪、羊肚菌、土鸡养殖、有机茶、光伏发电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目前,峰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20户641人已全部脱贫,全村整体出列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穷山展现新貌,彻底拔掉了穷根。


履职践诺润民心

峰岩村的扶贫安置点围绕着村委会门口的中心文化广场,一圈整整齐齐的小楼房收拾得干净妥贴,曾经村里“最穷”“最偏”的一群人成了村委会邻居。

“这不是给自己找事吗?”多年前,张济平将扶贫易地搬迁安置点选在村委会旁,有人提醒他,贫困户里有些“刺儿头”,要是隔三差五到村委会捣乱怎么办。

“他们事多,村委会在旁边,他们办事不就更方便了嘛。”张济平盘算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既方便贫困户监督村委会,又方便村干部帮扶他们。“作为人大代表,与贫困户贴得近也方便我了解最真实的情况。”

“脱贫攻坚,如果只是党员干部干,百姓看,是搞不好的。”张济平说,要想搞得好,首先要全村上下坐到“一条板凳上”。开党员会、片区会、屋场会,村里事务充分发扬民主,统一思想。

“村里一年开了26次会,所有的事都是乡亲们自己当家作主。”村民代表陈家鹏说,村民也从最初的“请不动”,到后来五六百人“坐不下”。

2017年,张济平上午召集全村26个片区党员代表开会,商量扩宽村级公路,下午党员代表召开片区群众会。当天晚上,集资修路款就全部收齐。

“产业做起来了,谁还有扯皮的闲功夫呢?”张济平说。和村委会做邻居的搬迁贫困户,也没有发生过一起扯皮的事情。张济平带领村民拔穷根、开富路,在大山深处留下了一个基层人大代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坚实脚印。

2018年1月,张济平当选为第湖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使命在心,责任在肩。他不遗余力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2018年,张济平建议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选点长阳,目前总投资62.8亿元的清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在长阳落地,并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他提出的“关于支持长阳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建议被评为优秀人大代表建议。今年省两会期间,他提出“关于将长阳西湾、麻池红色教育基地纳入省级红色现场教学线路”“关于继续支持长阳民族地区美丽乡村片区建设”“关于做好茶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等10余条建议,都得到了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重视。其中“关于将长阳西湾、麻池红色教育基地纳入省级红色现场教学线路”的建议被采纳落实,省委组织部今年4月已将都镇湾镇西湾村纳入党员教育培训省级现场教学点名单,为进一步传承长阳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