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
廖红:从科研中来 到群众中去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人民政协网发布时间:2022-05-10 13:03:42

原标题:从科研中来 到群众中去

记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服务标兵廖红

“你看,这些枝条,我们都要按照廖红大姐说的,在春茶采摘后,及时进行修剪。”立夏时节,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茶农游平秀正手把手转教其他茶农关于茶园管理的实用技能。她话中满是敬意的“廖红大姐”便是几日前刚来现场传授生态茶园管理技术的科技特派员、福建农林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廖红教授。

去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现场,廖红向总书记介绍了他们团队的生态栽培技术。“习近平总书记的认可,让我们备受鼓舞。我们以燕子窠生态茶园模式为示范,重新注册了科技特派员团队,更好地服务茶产业发展。”廖红说。

如今,在廖红和她的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福建全省建立了多个优质高效生态茶园示范点,其生态茶园示范面积累计逾万亩,辐射面积超过10万亩;组织培训农技人员1000多人次、农民2000多人次。同时,他们还培养出一批“农民科学家”,可以用更通俗的语言为茶农做讲解,深受农村群众的欢迎。

实干的背后,荣誉接踵而来。近日,中宣部公布的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优秀团队、服务标兵名单,廖红教授光荣上榜。“做农业真是需要情怀,要一点一滴、慢慢地去做。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要认认真真地把有用的技术带到田间地头,带给农村群众。”廖红感慨道。

2015年,作为高层次人才,廖红从华南农业大学被引进到福建农林大学,“改良茶业种植技术”成为她新的研究方向之一。多年来,经过反复试验,依托科学数据,她成功探索通过套种改良茶园土壤的创新方法。

在廖红看来,福建茶园土壤多为酸性,适宜种茶,而铝是茶树根系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因此,能耐酸铝的大豆、油菜就成了“最佳搭档”。

“我们最初在武夷山燕子窠选择了一处800亩茶场和一处300亩茶场作为试验田。”廖红回忆,2015年春末夏初,他们先在800亩茶场套种大豆,通过大豆根系固氮以及将大豆作为绿肥就地掩埋改良土壤,秋末冬初再播撒油菜种子,油菜开花后就地回田补给土壤磷和钾。而800亩茶场在多年坚持“‘无化肥无农药’+套种”模式下,茶青产量、茶叶品质持续上升。

从两三个茶园,到几十上百亩试验园,再到上千上万亩不施化肥和农药的生态茶园……武夷山燕子窠,成了全省乃至全国优质高效生态茶园的一个标杆。越来越多的茶农积极参与其中,真正走好这条乡村振兴“茶之路”,让一片片“金叶子”铺就人生致富路。

今年,廖红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则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燕子窠生态茶园模式的辐射效应,把套种技术从茶园“移植”到果园,从省内带向省外,不仅在平和县形成了蜜柚园绿色生态模式,还与四川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合作建立了万亩血橙生态果园,让他们的生态栽培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开花结果”。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送到群众手中,能够为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一份贡献,这是最令我骄傲的事。”廖红说。

夕阳西下,在武夷茶山下,远眺一畦畦青翠欲滴的茶田,半坡上、田野里、茶树间……处处都有廖红留下的身影。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