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
刘宁:文学素养,让我们更加关注人的发展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人民政协报发布时间:2022-03-02 15:40:04

原标题:文学素养,让我们更加关注人的发展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

记者:您一直研究古典文学,你如何看待文学在古代的功能?

刘宁:中华文明是特别重视文学的文明,有一个说法,我们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当年欧洲最早接触到中国文明的时候,他们这对这一点是深有感触的。古代每个人的生活很多时候是用诗的语言来表达的,只有用那种形式,你才能去表达一些深刻的东西,而不是用西方人那种很理性逻辑的形式。社会生活中人和人之间的那种交流,情感的交流,思想的交流,很多时候也是要通过诗来进行的,古人的生活有很多的诗意在里边。

记者:哪些经典作品在您的人生中产生过较大影响?

刘宁:最初踏入古典文学门槛时,非常重视传统的经学,就是四书五经,特别对左传和诗经读得最多,唐诗也非常喜欢,也决定了后来我做唐宋文学研究。传统经典的吸引力太强了,深刻性复杂性都值得好好去钻研,可以带我们走进一个非常丰富的世界中去。我现在研究的是韩愈、杜甫、欧阳修这些经典大家,他们的诗歌总有琢磨不尽的感觉。经典大家的吸引力很强,所以很多年了,经常有朋友说,读了这么长时间,你还没读够吗?我说,真的是读不够。

记者:您为什么会认为,文学在当代越来越重要?

刘宁:我接触到的一些政协委员,他们从事不同的行业,但对人文方面的东西越来越感兴趣。高质量发展是更加注重人的发展,制度建设需要仰仗政经法这种社会科学的研究,但是制度的建设离不开对人的尊重,人的发展其实是一个根基,反过来影响制度上的很多考虑。我觉得在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人有文学素养的话,他其实对社会的综合发展和人的发展都会更加关注。

记者:您的学生都是年轻人,他们这一代对在文学的关注和追求有什么特点?

刘宁:第一,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想学钢琴或者是画画还是比较奢侈的,但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多才多艺的,艺术也增强了他们对美的感受力,这和文学是相通的。第二,他们阅读的内容和方式也不一样了。网络文学和科幻网络文学已经植根在他们的阅读史里了,而且他们更青睐用电子设备来阅读,这也是时代衍生的产物。一些优秀的学生阅读内容非常丰富,因为网络发达以后,他们获得作品容易了。而我们那时候想找一本书,有时候都借不到。所以这些都是一些非常大的变化。不过,由于那个时候我们一本书来之不易,读起来就很认真,他们由于很容易得到,课业负担也比较重,就可能限制了他们沉浸式地去好好阅读一本书。

记者: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您的提案里,有没有对文学方面的关注?

刘宁:今年的提案之一,就是中华典籍的一个传承。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文旅部的“十四五”规划中,都特别强调让古籍活起来。怎么让古籍活起来?就是得有一个合理的机制。我在提案里建议,在一些重点的、省市一级的公共图书馆,建立中华典籍传承馆。我相信,这将会成为一个很好的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地。(记者 司晋丽)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