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
韩培鑫:基层政协协商有了“家”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人民政协网发布时间:2022-02-21 15:42:07

原标题:基层政协协商有了“家”

——访河南省襄城县政协主席韩培鑫

对县级政协组织来说,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一直是制约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河南省襄城县政协把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主动争取党政支持,创阵地、搭平台,增机构、加人手,强素质、建制度,着力在解决“两个薄弱”问题上下真功夫、见真实效。


记者:请您谈一下基层政协组织“两个薄弱”问题,在襄城县政协都有哪些具体体现?

韩培鑫:“两个薄弱”问题在襄城县政协主要体现在“三个不足”:政协机关人员力量不足。专委会数量少,机关人员编制数少,存在“一人委”等现象。并且机关同志整体年龄结构偏大,无法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创新意识不足。部分同志存在“到政协了,能松一松、歇一歇”的思想,认为政协没有什么具体任务,开好每年的两会,搞几次调研就行了。触角向基层延伸不足。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对政协工作的认识不高,意识不强,很少主动与乡镇委员沟通,以至于工作开展受到制约;另一方面,县政协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够,很少组织委员在乡镇开展活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记者:襄城县政协如何破解“两个薄弱”问题?

韩培鑫:取得县委的支持。2021年1月,新上任的县委书记孙毅第一时间到县政协机关,就新时期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进行专题调研,针对“两个薄弱”问题,孙毅高度重视,现场答复解决政协人员薄弱问题。同时,县政府积极作为,在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努力为政协履职创造条件。在基础工作薄弱方面,我们“建阵地、搭平台”。2020年,襄城县成立了5个“委员之家”、16个乡镇政协委员联络室,建立驻乡镇县政协委员活动召集人制度,16名乡镇党委专职副书记提名推荐为县政协委员,兼任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和政协工作召集人,让基层协商有了“家”。在人员薄弱方面,我们“增机构、加人手”。2021年,县政协新增设1个事业单位,成立了县政协委员联络服务中心,增加了10个事业编制,有效解决了“一人委”“青黄不接”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为切实解决政协机关人员超编等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今后凡是转岗到政协机关任职的干部,一律不转行政关系。

提升政协自身素质。襄城县政协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夯实履职思想基础。强调学习掌握好专委会工作各项业务知识,掌握专委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为此我们推出了“每周一讲”“人人讲业务”等特色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切实发挥专委会的基础性作用。

襄城县政协还建立完善政协党组成员联系界别制度,建立党组成员联系界别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的“双联”制度,推动党建工作两个全覆盖,101位党员委员与155名党外委员建立了结对联系。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委员管理,提高委员履职热情,我们还建立健全了《常务委员述职办法》《委员履职综合评价办法》《委员分批次列席政协常委会会议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使基层政协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记者:破解“两个薄弱”问题,襄城县政协履职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韩培鑫:我们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调研,精心选择教育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制造业发展等课题开展专题协商调研14次,形成调研报告14篇,提出意见建议100余条。其中多篇调研报告,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重视,并批转相关部门学习、研究、落实。

基层政协处在联系服务群众的一线,我们立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为民协商活动。优选“就医难”“上学难”“停车难”“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养老”“农村天然气改造”等切口小的热点难点议题,采取实地共商、召开协商座谈会等形式,全年共开展专题协商活动6次,进一步推进“有事好商量”平台建设,让协商内容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需求,使政协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