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立法声音>>
制定政策措施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发布时间:2021-08-24 14:31:02

原标题:文物行政部门“小马拉大车”现象突出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 制定政策措施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8月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国务院关于文物工作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分组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认为,报告客观总结了文物工作和文物保护法实施的主要进展和成效,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作出了积极回应,提出的工作思路和举措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物工作,有利于推动文物保护法有效实施。与此同时,针对报告指出的文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会人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充实文物保护人才队伍

报告指出,文物机构队伍依然薄弱,“小马拉大车”现象突出。对此,一些委员指出,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文物人才队伍建设。

殷方龙委员说,从报告看,目前从事文物保护管理、文物修复和考古研究的人才还是比较缺乏的,特别是考古专业吸引力不大,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数量比较少,而且难留住。报告中说全国县级文物行政编制平均每县不到两个人,力量有些不足。建议进一步加大考古专业人才建设,注重解决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人员的实际困难,增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吸引力。

李锐委员说,西部地区高等院校缺少文物和博物馆特色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不够,专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建议出台加强地方文物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对省、市、县文物机构设置和人才队伍建设进行规范。

左中一委员说,报告特别指出文物保护修复、可移动文物鉴定研究人员匮乏,文物考古人员流失严重等问题,对此,建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规划,通过健全文物保护传统技艺的有效传承机制、推动文博机构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大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充实文物保护人才队伍。

吴恒委员建议,国家要加强文物保护队伍建设,要增加编制,吸引优秀人才,稳住基本队伍,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议国家出台类似教育上的师生比的人员配置标准,以引导地方加强文保队伍建设;省级政府要通过政府购买、增加人员编制等多种办法,尽快充实基层文保队伍。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一些委员指出,经费短缺是困扰文物工作的一大难题。对此,要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出台吸引社会资金注入相关政策等方式加以解决。

“保护文物政府一定要支持,另外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现在文物保护部门资金捉襟见肘,非常困难,所以这是个实实在在的问题。除了政府支持之外,可以进一步开拓思路,设立一些文物保护专项基金,进一步支持文物保护事业。”徐绍史委员说。

杨志今委员说,要不断健全完善投入保障机制,优化财政投入方式,加大保障力度。在人、财、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文物工作的保障和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向西部地区倾斜。

李锐建议,加大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和经费支持力度。文物工作是责任心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文物保护利用地方配套经费不足,导致很多工作力不从心,造成文物保护利用不够,整体情况国保单位好于省保单位,省保单位好于市县保单位。建议依托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加大对西部地区文物工作支持力度,缩小文物工作的东西部差距。

刘修文委员说,文物事业是一项需要持续加大投入的事业,投入力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物工作的实效。目前来看,对文物事业的资金投入还远远不够。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中央和地方财政都要持续加大投入,特别是中央财政要承担重要责任。


利用科技提升保护能力

报告指出,文物科技创新力量薄弱,创新体系尚未形成,是文物工作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些委员在分组审议时建议,坚持科技支撑,发挥科技在考古、文物修复、文物传播等方面的作用。

杨志今说,文物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进步成果,运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和设备,与科技界开展高水平合作,推广联合考古挖掘和研究的理念和方式,构建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团队,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和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希望考古和文物保护要加强科技运用,多学科结合,特别是推广一些高科技在考古和文物保护当中的应用。最近我看到国内外古DNA,包括基因考古方面发展得很快,对人类的迁徙及整个发展,通过古DNA的考古准确性、可信度特别大,信息特别多,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包信和委员说。

吉狄马加委员说,现在科学技术提升,文物修复具备了更好的条件,地方政府也有这样的积极性,但对这些文物修复,文物保护机构一定要和一些学术单位结合起来,修复要有严格的规制,对文物原来的形态、内部结构、外貌以及材质等等,都要提出严格的要求。

李巍委员指出,很多地方和单位在利用科技手段和数字技术传播、保护、转化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得还比较薄弱。对此,建议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推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内容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让文物“活”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及时推出一些通过网络直播、网络影视、网络表演等形态呈现的高品质网络文化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要。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