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浙江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1-05-11 09:46:12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标准+

原标题:《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以法治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西子智慧产业园内,一场《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网络直播宣讲活动正火热举行,活动以“律师+执法人+税务员”的模式,围绕《条例》的出台实施开展解读和宣讲。

3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是全国第一部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实施两个月来,伴随着浙江司法行政部门的“法雨春风”,宣讲会、网络直播、解读手册等多元化的方式,使得《条例》的“发展春风”吹向之江大地各个角落。


建立数字经济发展工作协调机制

2020年,以数字经济为“一号工程”的浙江提交了一份高分答卷:全省数字经济逆势而上、强劲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突破7000亿元大关,达到7019.9亿元,增速从一季度的1.8%、上半年的9.4%、前三季度11%攀升到全年的13%,高出GDP增速9.4个百分点,成为对冲疫情、平抑风险的经济“压舱石”,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战略性作用显著提升。

而要巩固和发挥好数字经济这一显著优势,就必须及时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总结提炼上升为法律制度,同时解决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重点难点问题,以法治手段引领和保障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林回忆起《条例》的出台过程依然觉得振奋人心:“草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省人大常委会于2020年7月、11月、12月分别召开会议进行审议。其间还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并广泛征求省有关部门、市县、企业、行业协会、省人大代表等各方面意见,召开相关部门、企业、社会组织、数字经济专家、法律专家等各层面座谈会、论证会30多次,每次讨论现场都非常热烈。”

《条例》在总则第二条给“数字经济”下了定义:是指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新经济形态。定义来源主要是依据2016年G20杭州峰会制定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的表述。

同时,为创新规范数字经济管理体制机制,《条例》规定要加强对数字经济的领导,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数字经济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并将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体系。

杭州西子智慧产业园,一直被称为“用智慧成就梦想的地方”。在创业热土上奔驰的“黑马”企业家代表听完《条例》的宣讲感慨道:“《条例》的颁布对我们园区企业的发展是重大利好。原先我们也想把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但是由于基础支撑薄弱不敢转、不会转。现在《条例》里要求政府及有关部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要完善各类园区数字基础设施,为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支撑。这对我们企业是非常大的鼓励。”


数字化产业化双向共同发展

当前,摆在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面前的两道考题——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这之下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数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规模体量不够大、创新质量不够高、创新平台引领作用不够强,又如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不够快、质量不够高、基础支撑薄弱以及中小企业不愿、不敢、不会转型。针对这些现状,《条例》将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单独成两章,多层面、多举措推动双向共同发展。

为了优化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条例》规定了要培育多层次、递进式的数字产业企业梯队,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共生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创建数字经济领域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等线上线下创新创业平台。鼓励提供数字产业化服务的第三方机构,推动数字产业发展。

而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方式,《条例》明确通过服务指导、试点示范、政策支持等方式支持工业互联网普及应用,推动企业发展智能型制造。

去年年底的浙江省首届“未来工厂”发布会上发布了首批12家“未来工厂”,还同步公布了16家“未来工厂”培育企业。《条例》实施两个月来,宁波作为全国首个“制造强国”试点示范城市,企业开建“未来工厂”的热情高涨。

作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又是全省首批28家“未来工厂”之一,康赛妮最近又与德国西门子联手打造了全行业首家智能“黑灯”数字化无人工厂。项目现场负责人牟黄波介绍说,新厂房共有五层,羊绒从一楼投料口投进机器,全程自动化操作,最后在二楼制成纱线。未来康赛妮安排客户订单,只需在中控中心下单,智能工厂就能自动完成从投料到出厂成品打包的全过程操作和质量控制。预计该工厂投产后,生产效率将提升20%,库存周转率提升100%,交货周期缩短50%,总用工计划人数减少50%。


全面提升治理数字化水平

相比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的内涵更丰富、涉及面更广阔。《条例》明确了治理数字化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治理机制、方式和手段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打造“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掌上治理之省”,这是浙江整体智治所追求的目标。据统计,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浙里办”注册用户突破5500万,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

在《条例》中,记者可以看到数字社会建设有关方案,如推动“城市大脑”应用推广,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交通、平安建设、医疗健康、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旅游等领域的综合应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广电子凭证、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电子票据的应用,实行医疗检验、检查信息共享,拓展医疗保障数字化平台便民应用。

这些方案有不少已经在杭州实现,当前,杭州正全力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数字治理已经深入到杭州整个社会治理方方面面。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到智慧化,杭州城市大脑正在快速“进化”。

数字化浪潮来袭,以老年人为代表的人群却面对越来越少的售票窗口傻眼、面对安检要求出示“健康码”却找不到而慌乱、面对站在路边招手等不到一辆“空车”而急迫……这一人群由于数字素养、技能跟不上,逐渐暴露出深层次的“数字鸿沟”问题。

对此,《条例》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优化传统服务与创新数字服务并行的原则,制定和完善老年人等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群体在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方面的服务保障措施,保障和改善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群体的基本服务需求和服务体验。

此外,针对数字素养水平不均问题,《条例》还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数字经济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技术、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王春 吴攸)

编辑:张红兵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