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工作>>
范鹏:设立中国人的父亲节和母亲节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甘肃人大网发布时间:2021-04-08 14:32:44

原标题:

范鹏:设立中国人自己的“父亲节”和“母亲节”

范鹏,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甘肃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

多年从事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宗教学研究与教学的范鹏,是甘肃省决策咨询专家,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长期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范鹏无论是提出建议,还是审议发言,总能从专家的角度发表独到的见解。

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范鹏根据甘肃省伏羲文化研究会的研究成果和提倡,向大会提出建议,希望把伏羲和女娲的诞辰分别设立为“中国父亲节”和“中国母亲节”。

范鹏说,节日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创建或设立,或源于习俗,或源于对某人或某重要事件的纪念,承载信仰、纪念、庆祝、祭祀等多项功能。中国传统节日,更是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挥好传统节日的作用,既可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传承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纵观历史,富有民族色彩的节日也有一个不断传承创新的问题,其形成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凝聚的过程,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精神滋养作用。但是,在我国目前已有的传统节日中,尚缺少人伦道德方面的主题节日。

范鹏认为,应当参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设立中国人自己的“父亲节”和“母亲节”,具体日期建议分别采用在羲皇故里甘肃天水等地民间广为流传,已成民俗的“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的诞辰和女娲的诞辰,以使国人永远铭记。

“设立具有鲜明中国优秀文化色彩的‘父亲节’和‘母亲节’意义重大。”范鹏说。

范鹏认为,设立这两个节日有利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增强民族历史记忆。伏羲文化是中华文明史的源头,展现了我国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先进地位和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表现为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家庭和血缘亲情关系,形成以家庭为核心、层层外扩的家庭—家族—社会—国家相互依存的家国一体的紧密关系,同时也孕育出许多伟大而影响深远的父亲形象和母亲形象。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和珍贵遗产,应当世代传承和发扬。

范鹏认为,设立这两个节日还有利于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目前,社会上有一部分人跟风过“洋节”,却不知道“洋节”的含义与中华文化格格不入。如主要源自美国的“父亲节”和“母亲节”,对中国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个符号,缺乏文化内涵与历史记忆,更不用说能起到什么文化滋养的作用了,而包含伏羲文化、女娲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我们的节日设置应当充分体现这一优势。

范鹏认为,设立这两个节日更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能助推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伏羲女娲文化对中华文明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主脉,其中包含了哲学、伦理学、民俗学、文化学、社会学等丰富文化因素,具有巨大的文化亲和力和民族凝聚力,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重要精神纽带,已经成为民族传统、民族感情、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这样的精神力量,离不开这样的文化传承。

范鹏建议,基于上述理由,国家应当将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的诞辰农历五月十三设立为“中国父亲节”,将中华人文始祖女娲的诞辰农历三月十五设立为“中国母亲节”,让中国人有自己的“父亲节”和“母亲节”。三月十五母亲节、五月十三父亲节体现了两节紧密的文化联系,能唤醒民族的历史记忆。(张孝峰)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