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罗应和:社区应是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2021-03-15 12:33:45 来源:贵州人大网 作者: -标准+

原标题:

罗应和代表:把社区打造成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完全赞同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3月6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惠水县明田街道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罗应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时说。

罗应和说,回忆当初的易地扶贫搬迁,大家不由感叹“这是一户户帮也难帮、扶也难扶”的硬骨头,主要问题表现是:思想顽固、陈规陋习难改,还有这样的、那样的落后的思想和烂毛病。搬到新社区以后,我们找准定位,下定决心切中要害、分析弱点仔细研判,唯有干字当头从我做起,“知耻而后勇、知贫而后进”,激发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把精准扶贫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抓社区党建引领搬迁群众,聚焦帮扶政策的落实,团结一致铆足干劲!借帮扶干部之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走出一条“不甘于贫穷,奋力争先的脱贫小康路”。

罗应和介绍,惠水县明田街道新民社区,原搬迁人口1410户5935人,人均年收入当时不到3000元,通过这些年努力,社区人均年收入超过了14800元,接近增长了4倍。原来搬迁之前,大家都住在三不通的山沟沟里,出行难、吃水难、就业难、看病难,甚至找对象都很难。这些年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群众从农村搬到了城镇,从破风漏雨的危危木房搬进了舒适的扶贫公寓。

“回顾我们取得的这些成绩,最关键的是抓好社区党建为引领、落实精准扶贫政策。” 罗应和说。

具体做法是:以“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栋,单元里建互助会”为抓手,织牢社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网格管理”。优化群众就业渠道,精准施策,抓好“三个一批”帮助群众就业,一是网格员带领群众到企业入职面试,到附近企业就业一批;依托社区的“劳务服务公司”成功推荐1856人在经开区企业务工,123人加入劳务公司做保洁保安工作,128人进入街道办事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二是对接东西部帮扶协作,向广东、浙江福建等地精准输送一批,就业623人;三是社区自创扶贫车就业一批,我们建了2个扶贫车间解决了500多人就业。在社区车间从事唐娃娃民族手工艺生产员工,每月工资2500元到3500元左右;在我们伊科达制衣车间,员工工资4500--6000元;比我的工资还要高一倍。我们社区总共2835名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户均就业率达2人以上。同时,也拓展了社区集体经济,2020年纯收入330万元;去年拿出110万元分红,覆盖1087户建档立卡户参与分红。

罗应和说,我们坚持紧紧围绕“一核五系”,即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进行组织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保障体系建设;社区党组织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都得到了提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社区党支部紧盯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通过抓好搬迁群众“就学就业就医,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等“六个服务”,更好地解决了搬迁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加快搬迁群众的“心理融入”“身份融入”“工作融入”和“生活融入”;所有搬迁群众由“客人”变成了“主人”,从“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真正过上了新生活。社区已经有623户购买了小汽车,182名搬迁子女考上了大学,48个退役军人解决了就业。2018年社区分别荣获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社区”“贵州省民主法制示范社区”等荣誉。

“下一步,我们正努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迈开乡村振兴的步伐。重点壮大社区产业、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退伍军人用好,让他们在社区这个‘大舞台’施展能力。培养一批‘爱社区、懂经济、有技术、会经营、能扎根基层’的人才队伍,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让搬迁群众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过越红火!” 罗应和说。(吕跃 伊航 王敏 陈兵)

编辑:张红兵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