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地方人大>>
上海人大代表和市民建议调整道路监控补光灯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上海人大网发布时间:2021-02-01 11:48:28

道路监控补光灯太亮太刺眼了! 人大代表和市民纷纷建议调整,公安部门承诺整改并开展技术攻关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两会”上,王志敏等多位上海市人大代表都关注到了申城道路监控设施补光灯太亮的现象。“补光装置设置不合理,反而影响驾驶员视线,进而引发交通事故,危害公共安全”“补光灯不能只追求成像清晰度,忽略光污染伤害”……

这与市民的切身感受不谋而合。去年4月,奉贤区市民吴欢通过“人民建议征集”渠道,提出了相似建议。随着申城道路监控设施的完善,补光灯太亮太刺眼现象愈发突出。吴欢的建议很快得到了采纳,申城公安部门随后也采取了多项措施,调整、改进、整治刺眼的补光灯。这些措施收效如何?


强光造成短暂“光盲” 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

之所以提出建议,吴欢说是亲身经历有感而发。去年年初一个雨夜,他驾车途经奉贤区一个路口时,上方的电子监控补光灯瞬间射出强光,他的眼睛看出去白茫茫一片。直至开出去几十米远,他才逐渐恢复视力,“如果当时另一个方向有人过来,后果不堪设想。”此后,吴欢多方留意,发现监控补光灯太晃眼的现象很普遍。

和吴欢有同感的申城车主不少。日前,徐汇区市民叶先生致电“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天钥桥路上不久前安装的一组道路监控补光灯过于刺眼,每天晚上开车经过时都要被闪一下。1月21日晚8时许,记者来到天钥桥路现场体验。叶先生所说的监控补光灯位于南洋模范中学门口。这段天钥桥路共4根车道,双向各1根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由北向南侧,头顶一根长杆子上,2个探头分别指着下方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4个补光灯分两组位于杆子两端。左侧的2个补光灯为圆形闪光灯,有车经过时激活补光;右侧2个则为方形LED灯,入夜后长亮补光。由南向北侧,探头和补光灯配置一样。

若非现场感受,记者也没想到,2个面碗般大小的圆形闪光灯竟有如此亮度。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上每有车辆驶过,便会激活相应车道的补光灯,闪光瞬间白光四射,整条马路都被照亮。此时若正视前方,确实会有一瞬间看不到眼前的路面。一旦视线往斜上方看,被补光灯正面闪中,那就足足数秒都回不过神来。记者蹲守发现,车行道上汽车驶过,补光灯并非每次都会被激活,反倒是非机动车道上一有电动自行车驶过,补光灯必然亮起。因此,车主途经该路段时若非机动车道上车辆众多,驾驶员可能会被闪到好几次。叶先生质疑,天钥桥路该路段路灯密集,加上已有长亮的LED补光灯,路面亮度足够,如此亮度的闪光补光灯有必要吗?

在建议中,吴欢认为,监控补光灯强烈的闪光会造成视觉上短暂“光盲”,分散注意力,影响驾驶员对道路状况的判断,带来安全隐患。持同样观点的车主徐先生,也多次致电“12345”呼吁关闭淮海中路思南路口西侧50米处人行横道线上方的1个LED监控补光灯。


路口监控补光灯扰民 相隔400米仍被闪到

不仅危及行车安全,过亮的监控补光灯更成了“光污染”。记者在“12345”平台看到,去年12月至今,许多杨浦区居民反映国伟路闸殷路、国和路包头路、包头路翔殷路、国安路政立路等众多路口新加装的监控补光灯扰民,整个晚上都闪个不停。

1月25日傍晚,记者首先来到国伟路闸殷路路口。东侧国伟路上,向东、向西每个方向都配置了2个探头和8个补光灯。8个灯分为4组,分别指向下方的3根机动车道和1根非机动车道,每组由1个圆形闪光灯和1个方形LED长亮灯组成。下午5时30分刚过,天色渐暗,记者眼前猛地一闪,抬头一看,圆形闪光灯“开工”了。随着国伟路上车来车往,两个方向的8个补光灯频繁闪动,光芒刺眼。居民庞女士住在路口东侧的国伟路300号“爱久家园”小区沿马路侧10层,窗口距路口近400米,不算近的距离仍会被补光灯影响到?记者请她从家中窗口拍摄了一段视频。她发来的视频显示,尽管路口细节模糊,且中间还隔着绿化,但仍能清晰感受到频繁的闪光。

记者又先后走访了国和路包头路路口、包头路翔殷路路口。在包头路翔殷路路口,安装在路口北侧包头路上的闪光补光灯发出的强光毫无阻隔地射到莱茵半岛小区高层。

记者在“12345”看到,针对居民们的投诉,公安部门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针对庞女士的反映,市公安局杨浦分局均回复称“已在不影响图像监控系统拍摄效果的前提下,对探头亮度进行了适当调整”。但庞女士称效果有限,该闪的还是会闪。对于居民诉求强烈的监控补光灯,公安部门则采取了关闭的办法。补光灯正对的国定路700弄小区居民告诉记者,反复投诉后,公安部门已承诺将“夜晚闪光拍摄模式”关闭。


人大代表及市民提建议 交警部门采纳进行整改

“12345”平台上,监控补光灯过亮一直是投诉热点。仅去年12月以来,延安路高架华山路下匝道处、沪渝高速中春路下匝道处、普陀区洛川路12号附近、S6沪翔高速近绿地和苑小区等区域的监控补光灯,都成为投诉对象。

那么,除了收效甚微的调低亮度和一关了之外,对于监控补光灯过亮现象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置手段?在通过市长信箱递交的建议中,吴欢提了这样几条建议:要结合道路和车流状况,对补光灯的必要性、运行时段进行合理评估;尽可能采用长亮的补光灯,减少爆闪频次。

在今年“两会”上,人大代表王志敏建议采用低照度摄像机,提高摄像机感光能力,减少对补光灯的依赖;代表李飞康则建议对补光装置亮度设上限,加强补光装置的改进和技术创新。

吴欢提出的建议被采纳。市公安局交警总队随后主动联系他,告知了建议的落实情况。交警部门称,已将补光灯设备的整改作为一项常态工作。即针对市民群众反映的“光污染”问题,并结合常态巡查发现,对过亮的补光灯及时予以调整或关闭。据称,去年3月起,交警部门组织力量针对外环线内的地面道路电子警察补光的情况进行了3次夜间巡视检查,共发现过亮补光设备16处,全部整改完毕;同时,交警部门已开展技术攻关,上线了“微光设备”,即不额外使用LED补光灯的“微光电子警察”,这种设备仅依靠摄像机内嵌少量LED光源,运用图像还原,并叠加集成多功能电子警察违法抓拍算法后,夜间同样具备执法威慑力。从去年至今,交警部门已完成全市400余套老旧设备的更新改造。

不过,记者获悉,虽然“微光电子警察”可有效解决“刺眼”问题,但受设备使用年限和经费所限,目前只能逐年且有限地进行更换。同时,在缺少路灯等照明条件的场景中,微光设备无法有效抓拍,仍需标准亮度的补光灯。更重要的是,申城道路上的监控设备并不仅限于电子警察,不少治安监控探头也存在补光灯过亮问题,需要通盘考虑。因此,正如代表们所建议的,相关部门应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尽快对全市现有的监控补光装置进行全面筛查,对有眩光危害的限期改造。(毛锦伟)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