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风采>>
曾胡鑫:一位90后代表的坚守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重庆人大网发布时间:2021-01-12 09:30:00

原标题:一位90后代表的坚守

初见重庆市永川区人大代表曾胡鑫时,不由得一阵心疼:173cm的身高,不到100斤的体重!

当得知他去年大病初愈时只有70斤的体重,更让人疑惑:是什么力量让这个90后,用如此瘦弱的身躯,撑起了带领乡亲们致富的重担?


青葱少年走上了科技兴农路

2010年,18岁的曾胡鑫高中毕业,没有继续上大学。他有自己的想法:初级农业生产,用不着高深的理论,需要的是立竿见影的“短平快”项目。

当年,收割机开始在永川区使用。他建议父母花5.4万元买了一台收割机。水稻收割时节正是酷暑,曾胡鑫跟着父母转战田间,皮肤晒得黝黑,两个月下来一家人挣了30000多元,父亲给曾胡鑫分红了10000万元。

一个偶然的机会,曾胡鑫看到一则广告,说北京有个地方搞无土栽培种植蔬菜,能高效致富还能开展技术培训。曾胡鑫揣着才挣来的10000元去了北京。交了6800元的学费后,对方却只教了他一天,曾胡鑫完全没学明白。

学技受挫没有让曾胡鑫灰心,相反他觉得这项技术有前景。他上网查资料自学,背着爸妈在亲戚那里借来2000元钱,开始了自己的大棚无土栽培之路。

第一批黄瓜苗失败了,曾胡鑫又开始试验,改进完善营养土配方,终于育苗成功。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黄瓜产量高、品质好,成熟时一天能摘两三百斤瓜。曾胡鑫沿着无土栽培蔬菜之路走了下去,摸索了4年后终于完全掌握了一整套有机肥生态无土栽培种植蔬菜技术。

2013年,21岁的曾胡鑫创办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到2020年,他流转土地达50亩,从当初的1个竹子大棚发展到50个钢架大棚。

做农业有着别人看不到的很多艰辛。

曾胡鑫说,看到别人游山玩水,自己却只能守在地里,“既忙碌,又孤独。”


牵起贫困乡亲的手

曾胡鑫农场旁边的板房门口,挂着两块醒目的牌子:永川区无土栽培蔬菜农民田间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创业孵化基地。这两块牌子见证了曾胡鑫传技术帮贫困、携手更多人共奔小康之路的历程。

为了跟乡亲们共享了自己来之不易的技术,曾胡鑫于2015年开办了永川区无土栽培蔬菜农民田间学校。年轻的他当起了种植蔬菜的老师,20余名来自板桥镇、南大街街道大南村、谭家坝村及周边蔬菜种植户,成为田间学校的首批学员。之后又有永川其他地方农民和荣昌等周边区县农民陆续前来取经,曾胡鑫都给予热心指导。

为了更好帮困扶贫,曾胡鑫给自己的产品注册了“曾胡鑫”商标,其中两个品种已通过绿色认证;在淘宝网上开起了网店,与电商企业合作,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深圳、湖南及重庆主城区。


面对挑战选择为爱坚守

2016年,曾胡鑫当选为永川区人大代表。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带领乡亲们大干一场时,一场严峻的考验不期而至。

2018年,曾胡鑫小女儿出生后蛋白质过敏,曾胡鑫农场、医院两头跑,身心俱疲,在医院里猝然昏迷倒下,被医生诊断为多器官衰竭。此后,他跑了多家医院,却一直病因不明,身体多次出现危险进了10次抢救室。

除了身体上的痛苦,经济上压力也很大,每个月药费都在5000多元。

2020年,曾胡鑫的身体渐渐好起来。眼看生活越来越有盼头,却没想到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对蔬菜销售造成了极大影响。2020年5月,农场又遭遇8级以上阵性大风,大棚被吹翻、蕃茄苗被吹断,损失至少在30万元以上。

“我绝不能趴下!”短暂彷徨后,曾胡鑫满血复活——炎炎夏日下视察的代表队伍里多了一个穿冬装的消瘦身影;停课已久的田间学校再次响起略显沙哑的讲课声;熙熙攘攘的供货商队伍中再次看到那张清纯的笑脸……

曾胡鑫说,“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不断发展,农业政策支撑更加强劲。带领乡亲们创业致富的路,我会一直走下去。”(孔秀英)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