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风采>>
高春艳:把小木耳做成脱贫大产业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中国人大》发布时间:2021-01-05 17:40:55

核心提示:高春艳在农业科技战线工作30余年,连续当选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黑龙江省穆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2013年,她挂职穆棱市下城子镇悬羊村第一书记。8年来,高春艳牢记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专长,以党建引领蓄足脱贫动能,用科技引擎驱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圆了村民群众的脱贫增收梦。2020年10月16日,她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黑龙江省穆棱市下城子镇悬羊村,是一个藏在山沟里的小村落,因“悬岩挂羊不得下”的故事而得名。

在这里,勤劳朴实的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因受困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始终没有在整体上摆脱贫困。

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穆棱市农业技术推广专家高春艳,来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帮助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到她的肩上。

“告别绝对贫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夙愿。作为第一书记,让农民腰包鼓起来、脑袋富起来是我最大的心愿。”高春艳这样说,也这样付诸行动。

八年来,她克服重重困难,凭着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对村民群众的真情实感,带领包村工作队,将食用菌做成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不仅实现包村贫困户彻底脱贫,还带动全市7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闯出了一条产业脱贫、科技富民之路。


以科技做先导,选准脱贫之路

“摸清贫困真实底数,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地推进扶贫工作。”高春艳到任悬羊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家串户,走遍村里的边边角角,体察群众疾苦,细辨贫困症结。

经过走访摸排,高春艳了解到,悬羊村山地多、耕地少,不适合规模种植和机械化作业。她同时发现,村里靠山吃山,有种植黑木耳的传统。

村里种植的是地栽木耳,科技含量低、基础配套差。2012年,一场洪水冲毁了基础设施脆弱的地栽木耳基地,全村“耳农”损失巨大。村民们纷纷感叹,“种地栽木耳就是看天吃饭,有时三年赚的不够一年赔的”。至于贫困户,既没资金,又没技术,抗风险能力极为脆弱,只能“望耳兴叹”!

高春艳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只是,没有形成产业,难以产生规模效益。

找准“贫根”,就要对症下药,进行“靶向治疗”。高春艳充分利用自身农业技术推广的优势,为悬羊村撑起木耳产业发展的“科技后盾”。

她推动组建悬羊村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黑木耳设施大棚种植示范园区。利用技术优势,她创新推广蜂巢式、鱼骨式、吊袋式等多种棚室木耳栽培模式,每亩大棚净收益1万余元,实现“一亩棚十亩园”的产值收益。

2018年,悬羊村被确定为“第八批全国(黑木耳)一村一品示范村”。图为高春艳代表了解食用菌丰产增收情况。(黑龙江人大供图)

为做大村里木耳产业,合作社注册了“悬羊砬子”食用菌品牌商标。2018年,悬羊村被确定为“第八批全国(黑木耳)一村一品示范村”,2019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020年成为牡丹江市唯一一个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开对了“药方子”,就能拔掉“穷根子”。

渐渐地,小木耳做成了脱贫增收的大产业。2019年,悬羊村530户村民有400多户从事食用菌生产,年产量2000多吨,年产值1.2亿元,户均年纯收入15万元以上。

村民群众的腰包随之越来越鼓,贷款数从2013年的1200万元,减少到2019年的260万元,存款数则从2013年的2700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8450万元。

在悬羊村的带动下,食用菌产业拉动农民增收、带动就业的势头更加强劲,成为穆棱市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全市食用菌农达6500多户,年实现产值逾9亿元,“脱贫不返贫”得到进一步巩固。


以党建作引领,激发脱贫动力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在悬羊村,高春艳进行富有实效的探索。

合作社组建之初,高春艳将村里的党员召集到一起,以第一书记的身份和大家一起过组织生活,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通过不断统一思想,大家逐渐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每个党员都有义务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以老带新、以富带贫,最终共同致富。

高春艳先要求全村党员吸纳全村“能人”加入合作社,为产业扶贫提供平台保证,再与贫困户精准对接,进而解决贫困户资金缺乏、劳力不足的根本性问题。

陈广海身体重度残疾,媳妇智力障碍,一家子靠着村委会救济维持生活,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户,由高春艳对接帮扶。

“产业帮扶要让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调动贫困户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帮扶之初,她吸纳陈广海夫妻俩参与到合作社黑木耳生产的各个环节,让他们边干边学。在获得工资性收入的同时,增加他们主动种植的信心。

2017年,高春艳看到他们已经熟练掌握技术,于是决定再“帮个大忙”,通过协调合作社,为陈广海免费提供两栋食用菌生产大棚、3.4万袋菌包及大棚膜、晾晒棚、喷灌等物资。在高春艳的精心指导下,陈广海夫妻俩勤劳肯干,种出来的黑木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当年收入达5万多元。现在,陈广海一家的生活越过越好。

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高春艳带领全村党员,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鼓励和引导村民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让他们的心热起来、头脑活起来、身体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薛全喜是高春艳帮扶的另一户贫困户。因为脑中风,他无法下地干活。每天,老伴用轮椅推着他到食用菌园区打零工,以维持生计和支付药费。

帮扶伊始,高春艳多方筹措经费,帮助薛全喜把破损的住房进行内外修缮,又常常送些米面粮油,减轻他家的生活负担。两年下来,薛全喜一家的生活条件虽略有改善,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高春艳代表来到黑木耳种植基地,了解相关情况。(黑龙江人大供图)

高春艳决定改变策略,变“输血”为“造血”,一有时间就到薛全喜家唠家常。通过讲解党的扶贫政策和脱贫事例,帮助他们树立战胜贫困的信心。2019年春节前夕,薛全喜吱吱唔唔地说,家里想搞黑木耳种植,可是没钱投入。这不但没有令高春艳为难,反倒使她喜出望外,立即为薛家量身定做了庭院种植黑木耳方案。

春节过后,高春艳就把种植木耳所需要的大棚钢管架、塑料布、草帘子、水泵等物资,早早地送到薛全喜家中。

“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动力,就像春天涌动的力量,花开了就一定会结果。”高春艳说。

2020年6月,薛全喜家的第一茬黑木耳丰收了。拿到通过劳动获得的8000元收入,一家人乐得合不拢嘴。


以创新为核心,做强脱贫产业

依靠产业引领,悬羊村富了起来。2019年以来,全村有50多名妇女考取了驾照,每天开着车去菌棚采摘木耳。

高春艳代表(左一)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黑龙江人大供图)

站在产业脱贫、科技富民的丰收图前,高春艳没有沾沾自喜。她想得更多的是,怎样把食用菌产业长久地做下去,让已经脱贫的农民兄弟消除返贫的风险。

“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要把创新的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秉持初心使命,高春艳集中精力推动食用菌产业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春艳依托省、市科研院所,主持开展食用菌废弃菌袋的回收与综合利用研究,将废弃菌袋燃料化、肥料化,加快农业生产循环利用步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扶贫之路。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高春艳带领一支科技小分队,创新棚室黑木耳晾晒模式和循环水降温模式,引进推广黑木耳小孔单片栽培技术,推广大棚专用黑木耳青优、瓦青一族等优质高产新品种,不断提高黑木耳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黑木耳种植探索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的高效发展之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特色食用菌产业。高春艳组织全市食用菌种植企业,走进黑龙江省农科院食品研究所、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学习木耳深加工技术,推动全市食用菌产业升级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了农产品由原字号销售向深加工销售迈进。

8年来,高春艳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用苦干实干诠释责任担当。她充分发挥自身的农业技术专长,以党建引领蓄足脱贫动能,用科技引擎驱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圆了村民群众的脱贫增收梦。2020年10月16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分别授予高春艳“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和“2020年度最美脱贫攻坚奋斗者”称号。

“我是一名连任的‘老’代表,惟有尽心履职、为民代言,才对得起人民信任,不负全国人大代表这个神圣而崇高的职务。”高春艳说,如今,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决定性成就。未来,乡村振兴使命在肩,她将继续勇往直前!(李小健)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