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风采>>
董生:走在特殊的扶贫路上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黑龙江人大网发布时间:2020-12-04 09:10:00

原标题:走在特殊的扶贫路上---依安县人大代表董生脱贫攻坚事迹

黑龙江省依安县人大代表董生,深入扶贫一线,满怀激情热血,采写感人故事,用责任与担当,给贫困户带来希望,把“新闻座右铭”写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53岁的他身为人大代表、一名记者,连续3年一天都没休息,深入贫困村、贫困户采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典型人物。3年多过去了,他的足迹真的遍布依安县149个行政村,报道脱贫攻坚故事,为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他就是市人大代表、依安县融媒体中心新闻部主任董生。

扶贫路上一幕幕的人和事激励着记者董生坚守始终,从出发时的盛夏到阶段性收官的寒冬,季节更迭,用文字和镜头记录扶贫故事的脚步不停歇。

翻开用脚步丈量出的脱贫攻坚采访地图,指尖划过地图经纬线,每个坐标系的定格点都是难忘的采访点,采访中的人和事在眼前闪过,尤为清晰。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帮扶干部身上,他看到他们在驻村的日子充满豪情;在贫困户身上,他感受到他们想要过上好日子的最强烈盼望;在贫困村支部书记身上,他体会到作为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住上暖屋子,鼓起钱袋子。”采访中,董生常听到贫困人群诉说的最多的脱贫愿望是这两句话。他采访了许多“幸福大院”,记录了他们曾经居无定所,而今终于有了家。随着扶贫政策落地,董生采访路上看到越来越多的住房困难人群实现了安居梦。

在贫困户身上,他们的朴实感染着记者董生,他们更愿意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他们用粗糙的手掌写着艰辛,撑起自家的生活,他们身上的干劲最感人,但他不等不靠,用自力更生谱写一首首“致富赞歌”。一个个产业,一个个扶贫车间,一个个公益性岗位,完成了“贫困户”到“上班族”的华丽转身。董生用扶贫典型事迹,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引领贫困户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伴随着阵阵烟花爆竹声,席卷全国各地。已经连续三年未曾休过一天假的市人大代表、依安县融媒体中心新闻部主任董生再一次放弃了休假,他没有写下请愿书,也没有留下豪言壮语,只是默默地扛起陪伴他多年的摄像机毅然决然地冲上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他用镜头记录了那些抗击疫情的一幕幕感人事迹,一个个精彩瞬间,在防护用品紧缺的情况下,他没有畏惧疫情狂魔,在只有简易的一次性口罩、极容易感染病毒的情况下,他每天奔波在城乡之间,报道各乡镇疫情期间的脱贫事迹。

他深入基层一线,迈开两腿炼“脚力”,深入一线炼“眼力”,胸怀大局炼“脑力”,学习群众炼“笔力”,用担当和使命、笔触和镜头,把希望与坚守、温暖与正气,传递给更多的贫困群众。

疫情当前,使命召唤。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已经53岁的董生再次体现了人大代表的风采,哪里有困难就冲到哪里,哪里有危险就战斗到哪里,他带着四五个记者,撑起了每天发稿10余篇,时长30多分钟的《依安新闻》,同时,还承担着每日对省市以上媒体的报道任务。

董生深入各乡镇、村屯、医院、社区、检查站、各卡点,每天只能吃上一顿饭,大多是在吃方便面。采写了《把党旗插在防控最前线》《万众一心战“疫”情》《疫情下的扶贫故事》等一大批鲜活生动的新闻作品。推出了《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阻击疫情不松劲 决战脱贫不懈怠》等评论文章、言论稿件,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扶贫、脱贫人物形象,热情讴歌了一线奋斗的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营造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助脱贫的社会氛围。

董生在采访时,外伤性腰间盘突出犯了,他就吃布洛芬挺过去;由于总吃方便面,没有营养,他的嗓子破了,就吃罗红霉素挺过去;支气管炎犯了,他就吃阿斯美挺着,他带病采访记录人们在疫情防控下的脱贫故事。以有温度的视角,传播有用、有效的信息,报道在抗击疫情中脱贫的鲜活故事,在科学引导群众的同时,凝聚鼓舞人心的正能量。

董生说:选择了记者,就选择了责任与担当,面对疫情,无论是人大代表、还记者选择坚守一线、向险而行,这是职业精神的呼唤。

这是一名人大代表、一名记者锻造过硬素质、过硬本领、过硬作风,书写新时代的精彩答卷,更是对铁肩担道义的最好诠释。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