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风采>>
杨恒俊:筑牢强村富民基石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中国人大》发布时间:2020-11-27 11:16:22

核心提示:十余年前,他怀揣为乡亲做实事的初心,回乡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事业中。他从特色农产品做起,帮助村民建立农产品销路,并把品牌意识带给村民,让村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乡村在他的带领下,从卖鸭蛋开始到建立有机蔬菜基地、打造特色田园乡村,从村庄环境整治到乡风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路。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德胜中心村党委书记杨恒俊。

全国人大代表杨恒俊在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杨恒俊供图)

“德胜村”牌水蜜桃、松花蛋、生态大米、五谷杂粮……11月初,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德胜中心村党委书记杨恒俊向《中国人大》记者如数家珍地介绍德胜村的品牌产品。

德胜村位于江苏靖江的西南角,之前曾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社会矛盾复杂,是当地的经济落后村。2009年,杨恒俊临危受命,回乡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担负起强村富民的重任。十余年来,他怀揣为乡亲做实事的初心,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事业中。

成为德胜村的当家人后,杨恒俊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团结一心,创新思路,艰苦创业,从特色农产品做起,帮助村民建立农产品销路,并把品牌意识带给村民,申请注册“德胜村”牌商标,带动全村现代农业迅速发展,为集体经济注入“强心剂”,让村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乡村在他的带领下,从卖鸭蛋开始到建立有机蔬菜基地、打造特色田园乡村,从村庄环境整治到乡风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路。

杨恒俊告诉记者:“如今,初心依旧,奋进当时,德胜村将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更大的魄力、更高的起点推进乡村振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造新的辉煌。”

全国人大代表杨恒俊在果园里忙碌。(杨恒俊供图)


凝心聚力 党建引领

杨恒俊介绍,他刚到德胜村工作时,德胜村还是全镇最落后的村。200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2.3万元,多年累积村级债务却近50万元。办公楼破旧、道路泥泞不堪,这就是德胜村最真实的写照。村“两委”班子一盘散沙,村干部们个个情绪低落。

杨恒俊注重个人力量与集体智慧相结合,致力打造一个有能力的村“两委”班子,构建一支由工人、教师、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等组成的村“两委”队伍。为了更有效地进行乡村治理,杨恒俊把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引入村“两委”班子管理,坚持到岗考核、定岗定责、联绩计酬,借此让人人想发展、谋创新,激发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战斗力。在有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面,杨恒俊坚持“先锋引领、夯实基础、聚力创新、跨越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把亮身份、定职责、评星级作为考核党员的办法。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在让党员获得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同时,也迅速把党员的心拢在一起、把力聚在一起,从而让村“两委”班子、党员更好带领广大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全国人大代表杨恒俊带领村民开展宜居乡村建设。(杨恒俊供图)


锐意创新 品牌富村

杨恒俊上任后,把壮大村集体经济当成首要任务来抓。德胜发展的初期,杨恒俊在市场考察中发现,高邮市横泾镇咸鸭蛋滞销,但他了解到高邮咸鸭蛋在江浙沪需求大、口碑好。于是,他自掏4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注册“德胜村”牌商标做咸鸭蛋生意。他创新经营,借助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方式,将“德胜村”牌咸鸭蛋远销江浙沪等地,把原来的咸鸭蛋售价翻了一倍卖出,最终创造多赢的结果,当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0万元。

杨恒俊把这一操作过程概括为“三步走”经营战略并加以推广。第一步,主动跑市场找到发展的切口所在;第二步,申请注册商标,通过技术创新和改进调整包装,将产品经营品牌化、特色化、本土化;第三步,推进“德胜村”牌产品系列化。

随着经营的发展,杨恒俊还将眼光投向互联网+现代农业上来。2015年,村里筹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江苏德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德胜村”牌水蜜桃、松花蛋、生态大米、五谷杂粮、酒等近50个品种,进一步放大“德胜村”品牌效应。杨恒俊说:“我们把‘德胜村’牌松花蛋、生态大米、咸鸭蛋、酒等特色农产品包装后到互联网上进行销售,一年下来,我们的销售额已超千万元。”

同时,杨恒俊带领村民盘活存量土地,建设生态园、标准化蛋鸡养殖场和标准化工业厂房;并鼓励村民自办采摘、垂钓、饮食等“农家乐”,发展德胜休闲旅游项目……如今,德胜村建成200亩有机大棚蔬菜、300亩果园、400亩生态养殖园、400亩水产养殖区、1000亩有机粮食基地。在此基础上,杨恒俊让德胜生态大米、绿色蔬菜、有机水果、水产养殖等品牌产品畅销市场。同时与扬州大学、江南大学、南京环科院、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建立合作基地。

2019年12月,泰州市第一届农产品展销会在德胜村成功召开,参展人数包括泰州各市区近5000人,当天销售额近20万元,合作协议金额超百万元,有效带动了周边十几个村镇农产品的销售,为其他乡村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如今的德胜村正逐步实现“德胜村”牌产品买全国、卖全国的目标。

2019年,德胜村集体收入达38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万元,全村超五分之四的村民,特别是年轻人回乡自主创业,成功实现了强村富民的目标。


美丽宜居 生态立村

“打造品牌更要注重后续的扶持,要有很好的质量才能支撑我们在市场上走得远。”杨恒俊说,优秀的品牌建立,主要是基于农产品的高质量,这其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土地的科学有效利用至关重要。“我们打造了一个循环的生态农业体系,不是传统一年两季的模式,而是对土地进行了有序的休耕和修复,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产出更高质量的农产品。”杨恒俊说,他们倡导化肥、农药尽量不用或者少用,这对土壤的保护有长远的影响。

“优质的粮食在市场竞争中很‘抢手’,这是因为我们的农产品从源头上就有质量保证——优质的土壤,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培育好的产品,好的产品才能培育自己的品牌,你看,这不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杨恒俊说:“生态宜居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德胜发展的初心,也是我身为党员干部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杨恒俊坚持抓生态,坚持不懈整治环境,改善生态,形成活水环村、清水映村的生态新格局。他还带领村民打造10公里生态长廊,建成健康步道,走道两旁栽满花木,形成人在景中走、车在林中行的美丽风景线。他坚持抓宜居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高标准建成近1500平方米的“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新增路灯近千盏,修建道路20公里,新建桥梁7座,实现天然气进户,污水分流,5G网络全覆盖。

另外,还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内设置卫生室、活动中心、健身场所、农民舞台、音乐茶吧,公共设施一应俱全,让村民在自己家门口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服务。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内在支撑和文化内核。杨恒俊围绕“文化强村、以德润村”的发展思路,不断践行“德进业胜、胜地裕民”的强村梦。一方面展示村庄道德风尚美,倡导“有德人、胜天下”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展示村庄人文文化美,发挥农民文艺骨干、民间艺人、文化能人作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在这种文化浸染下,德胜村贤人辈出,两位乡贤先后获得“全国五好家庭”“全国最美乡村医生”荣誉称号,树立了良好示范效应,带动了全村村民追求真善美,营造好乡风、家风。

杨恒俊通过村级社会治理创新,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加快完善乡村治理现代化,为乡村振兴凝聚治理合力。为了更好地达到自治效果,杨恒俊以“四会”组织等为依托,用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百姓,用移风化俗、道德感染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升群众个人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风气。2020年初,德胜村成立公益组织“红衣大队”,这是一支由120名党员、群众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志愿者成员用凡人善语润化村风,用凡人善举引村领路,用社会组织服务百姓,让强村富民村焕发出崭新活力。


心系乡村 认真履职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代表,杨恒俊关注的重点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近年来,他加快补齐德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他还积极走访调研,并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提交一件关于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的建议。

杨恒俊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当前,各地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视程度有强有弱,一些镇村没有真正动起来,此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广量大,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同作战,齐抓共管才能出效果,重视程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资金投入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杨恒俊建议结合农村实际、农时特点,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切实解决好农村污水、厕所、垃圾等突出问题,以镇村为单位,逐一排查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逐项落实、对单销号。

此前,2019年全国人代会上,杨恒俊就农业农村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交相关建议。他在调研中发现,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在增大,农业生产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同时农民工工资上涨空间受限,农村老龄化和农业“后继无人”现象严重。

杨恒俊建议,应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同时加大优惠政策的精准性,注重从传统农民、退伍军人、高校农村毕业生中培育一批热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鼓励支持他们创业创新,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利用新理念新模式发展新产业新业态,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探索不同模式,带动普通农民、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同时,他建议通过加大人才引进,让坚守基层的干部“有劲头”,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切实保障待遇,让坚守基层的干部“有甜头”,愿意留在基层工作;完善用人机制,让坚守基层的干部“有奔头”,在基层扑下身子干事创业;重视干部教育,让坚守基层的干部“有念头”,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农村有了人才,乡村振兴事业的创新发展才有长足后劲和无限希望。未来随着国家对‘三农’更加重视,农村三产融合进一步推进后,将合力成为确保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农村也将更加美丽。”杨恒俊向记者强调。(王萍)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