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
蔡威:守正创新 高质量建设健康中国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人民政协报发布时间:2020-11-26 09:37:52

原标题:

蔡威常委:守正创新 高质量建设健康中国

“十四五”时期既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关口期。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这一时期能否培育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引擎、探索形成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不仅关系着我国“制造强国”国家战略能否顺利实现,而且关系着我国能否顺利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和国家最高决策机构高度重视“十四五”这一重大历史时期的各项工作,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到2035年要建成健康中国,并为实现这一远景目标提出了多项举措。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满足国内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建议》提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到了医疗保险,李克强总理在政协第十三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情况和精神的报告,也谈到了医疗保险的问题。

既然要花大精力办好基本医疗,就要进一步厘清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要提供基本的公共医疗服务、基本药物目录、公共卫生保障等供给,覆盖范围已经超过13亿人。要为全国人民兜底,就一定要有边界、有限度,不能把超出基本需求的责任附加到社会医疗保险上,这一点需要全社会予以明确。当然,保障的范围也会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扩展。

至于超出基本保障范围的需求,《建议》指出,要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和健全重大疾病的保险和救助制度。也就是说大病保险和商业保险要作为补充,而且要梯度化,这样适合各类人群的完整医疗保障体系才能够建立。我们在对上海、北京、黑龙江三地的调研中发现,商业医疗保险近年来发展迅速,三地保险公司与就医分流、改善服务体验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以中高端医疗保险产品为主,但价格高、人群覆盖面小,且运营中多为薄利或不盈利,产品发展存在瓶颈。问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商业医疗保险产品难盈利,保险公司积极性不高。二是百姓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意愿不强。三是公立医院给予的支持和配合有限。综合因素下,导致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滞后,不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特别是对于高端医疗服务产品的补充保险缺乏设计,老百姓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比例非常低。

因此,建议基本医疗保障要法治化,商业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要科学化、制度化。首先,要探索建立商业保险行业、社保、医疗健康行业的信息共享和快速理赔机制。尝试由医保部门、公立医院与商业保险行业企业合作,推进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流,探索快赔、直赔等多种模式,实现公立医院的商保便捷结算、提高商保客户医疗费用赔付效率。其次,要完善保险产品设计,激发百姓购买意愿。建议充分发挥商业保险行业协会的作用,组织商业保险公司充分调研不同人群的服务需求、现有支持性政策与健康服务资源,设计不同的健康保险产品。同时,针对不同收入群体,尤其是占比较大的收入群体提高税优额度,探索将税优健康险与养老、教育、房贷等一同纳入个调税减税模块,使税收优惠真正能够激发需求;可通过总工会鼓励企事业单位为职工集中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推动社会组织、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会在职工福利项目中增设大病保险。其三,要破冰商业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融合创新。建议以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为桥梁,建立保险公司、三甲医院与优质民营医院的合作平台。尝试进行商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创新,允许购买中高端商业健康保险的国内外客户通过民营医院的合作平台获得三甲医院专家门诊服务,通过医疗保险制度创新,破解当前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发展困境,满足国内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力促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议》提出,加快发展健康产业。健康产业的繁荣将通过产业链关联带来乘数效应和溢出效应,不仅可以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而且可以促进创新提速提质,形成创新生态链和新的增长极。当前,大健康产业链建设也面临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的问题,其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和对产业链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远未得到发挥。大健康产业链的建设涉及每一个相关行业。可以看到,三甲医院的医疗设备90%以上依靠进口;科研院所、科研机构需要的生物研究试剂,80%依靠进口;高档健康辅具,包括老年的、儿童的、残疾人的辅具,也基本上依靠进口。在残疾人保障方面,很多发达国家的公交车、救护车门都装备有残疾人用车的升降系统。但在中国,即使是大城市普及量也很少,稍微小点的城市就看不到了;在健康辅具如老年辅具方面,虽然老龄产品已经丰富了,但以中低端为主,甚至拐杖也是进口的;即使是最简单的婴儿奶瓶,国外也会根据出生时的不同体重设计出不同规格,奶嘴有大有小是一套,国产奶瓶大都只有一个奶嘴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在深层次上涉及的是大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问题。我国在健康产业方面差距大,但潜力也大,建议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中强化大健康产业布局,改变目前产业零散、低端的现状,加速转型升级,力争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健康产业的链条很长,其产值可高达千亿级,包括医疗设备、医疗、试剂、健康辅助和医疗服务等。就其中几个方面略提建议:

培育扶持规模以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集聚,加大高端医疗器械创新支持力度。建议鼓励、扶持有竞争优势的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企业,培育打造医疗器械生产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集群。可聚焦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核心环节,以进口替代为导向,鼓励本土骨干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医院开展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卡脖子技术、核心部件、空白产品问题,重点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企业。

打造我国诊断试剂产业的研发及生产优势。我国诊断试剂产业基数小、增速快,正处于周期景气的高点。但突出问题是产业集中度不高,市场占有率普遍较低。原因在于上游产业链配套缺失,研发投入不足,部分核心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且诊断试剂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建议大力扶持和打造诊断试剂领域的竞争优势,培育和打造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对核心技术创新的政策激励和资金支持,鼓励各类基金投资早期原创项目,推动企业开展上游核心原料的自主研发生产,提高诊断试剂的原料国产化率,完善产业链配套。对标引领诊断试剂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未来趋势,着力推动诊断试剂产业与医学影像、生物技术、信息科技领域的关联性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加速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打造康复辅具及适老设施生产制造的“中国品牌”。“十四五”期间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剧,老年人疾病康复辅具以及适老设施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建议鼓励、扶持、培育打造有竞争优势的康复辅具及适老设施企业集聚发展和康复辅具产业链建设,形成研发、生产、服务、租赁的产业链。同时进一步加大创新科研投入,增设康复辅具原始创新专项,利用健康大数据发展人工智能辅助康复技术,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优化升级,打造康复辅具的“中国品牌”。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