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风采>>
向拥军:“老麻雀”的鸿雁志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重庆人大网发布时间:2020-11-23 09:10:00

向拥军的微信昵称有些别致——老麻雀。他说,麻雀有十足干劲儿,到老依旧任劳任怨,这种品质让他非常欣赏。

下午五点过,向拥军做完全身理疗,浏览起一直握在手里的手机,查看微信扶贫群里的动态。每逢乡里遇到脱贫检查,他总不忘鼓励群里的队员:“不要担心,乡里扶贫工作做得扎实有效,肯定能过得关。”

以前,重庆市巫山县建平乡脱贫评比总停留在后三位,而2017年到现在一直稳在十几位。这在向拥军看来,是让他感到幸福的事。

向拥军是巫山县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2017年被派驻建平乡当扶贫驻乡工作队队长,直到今年5月因脊椎动脉急性出血离开“战场”。

如今,他的下肢还没什么知觉。医生说,这与长期劳作有关,发病如此严重十分罕见,过往肯定忍了不少痛楚。


以诚相应,贴近群众

“向主任经常一个人下村,早出晚归。”提到向拥军,建平乡干部牛启燕印象最深的,是他下村归来后的变化。

向拥军经常拿着鸡蛋、馒头等便餐出门,天晴一双浅色运动鞋,下雨一双棕色雨靴。无论什么天气,牛启燕若遇到向拥军回单位,总是看到他满身泥土,乍一看像换了一身衣服。

牛启燕说,跟过几次走访才知道,向拥军去的最多的地方并不是村民家,而是田间地头,“若遇群众忙着插秧什么的,他都是直接走到田里,一边摆家常,一边帮着干农活。”

“招来问情况,不如走到群众中间找问题,大家都是一样的。”在一次脱贫攻坚动员大会上,向拥军给自己提出五点要求:沉下去、交交心、落得实、见到效、经得起检验,这也是他下村扶贫的志向。

这五点,他一直坚持未有懈怠,也因此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2018年的一个雨天,向拥军在凌晨一点接到对口帮扶户的电话。

“向主任,现在我堵在路上走不了,如果我遭了难,家里的娃娃就拜托你了!”对口帮扶户在电话里说。

原来,该帮扶户运货到巫溪县,遇上下大雨引起山体滑坡,前后路段都被阻断。大雨滂沱的深夜让他紧张起来,便给向拥军打电话“交代起后事”。

“你莫着急,肯定会没事的,我马上和巫溪联系,你耐心等待救援。”听到带哭腔的声音,向拥军也着了急,随即与相关部门联系,及时开展了救援。

虽然有惊无险,但这事在向拥军心里烙下重重的印记,“是他们把我当成了值得信赖的人,这是种不可辜负的信任。”

孩子半夜鼻血止不住、对相关政策不理解、心有难事不好当面启齿……驻村几年里,向拥军通过手机半夜“接访”了不少群众。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让他的睡眠质量下降不少。

“群众说事不推脱,才能让他们的信任感更强。”向拥军说。


为民呼疾,不负重托

“多亏了向主任,不然这条土路不晓得什么时间修得好。”在建平乡中伙村一社,一条崭新的乡村公路蜿蜒在山林间,5公里的路彻底解决周边22户群众的出行难题。

路虽不长,打通却要了2年多时间。

“向主任,希望你帮我们呼吁修路,现在出行绕道其他镇,要走不少弯路。”2018年初,向拥军在中伙村一社走访群众时了解到,当地群众出行的土路为1995年修建,由于年代久远、疏于管理,杂草丛生,近乎淹没了路面。

“现在的政策是怎样的?如果政策允许又该怎么修?”带着这些问题,向拥军踏上已成“小树林”的土路,实地查看路况。

“这条路应该修,也一定要修成。”经过前后三次摸底,他向群众作出承诺。

向拥军带着问题找到乡党委书记向运亚,又两次带着镰刀和木棒,沿着土路细致查看。两人几经商议,决定向上级部门反映修路事宜。

“修路不仅是资金问题,还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能交叉问题。”向拥军说,自己可以说和这条路杠上了,先后多次前往县扶贫办、县林业局、县生态环境局等部门进行沟通协商。其间,巫山县人大也来此调研,针对修路的可行性进行查看分析。

最终,在各部门多次协商下,确定投资200余万元修建5公里的公路。

“他不仅仅是扶贫队队长,比我先走访完整个乡的贫困户,出谋划策、协调部门,更是乡里的扶贫悍将,为乡里脱贫产业发展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向运亚被向拥军付出的真情实感打动。

在他的指导下,低海拔区域种植5000余亩的包包菜;黄岩村通过农村“三变”改革种上了茶叶,并与旅游结合搞起了艺术茶田,不仅带去了收益,更让旅游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现在,建平乡以旅游+烤烟、脆李、蔬菜“1+3”特色产业为主要抓手,农旅融合全面推进产业升级。全乡共发展脆李6013亩、蔬菜4080亩、黄金梨2800亩、烤烟1200亩、核桃2000亩、板栗1531亩、柑橘200余亩。

有产业,群众就有了增收致富的保障。2019年,建平乡实现42户137人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16%,个人入户53人、个人出户101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30元,增幅10.4%。全面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鸿雁折翅志不改

“向主任怎么突然这么严重?住院前两天他还下到10米深的溶洞找水源。”向运亚还清晰地记得,几个月前与向拥军一行到溶洞下找水的场景。

“你们这里吃水情况怎么样?”4月15日上午,向拥军与扶贫干部一起走访贫困户,来到瓜瓢村七社贫困户张代芳家中。

“我们这里吃的是‘天河’水,遇到干旱就要到处找水吃。”张代芳说。

建平乡位于长江巫峡南岸,瓜瓢村坐落在山顶上,脚下是滚滚长江,山上的村民却为吃水犯愁。

交谈中,张代芳提到,山顶上有个溶洞,下大雨时能听见里面哗哗作响,可能有水。

“走,我们看看去。”随即,向拥军一行来到山顶,看见一个黑黝黝的石洞,深不见底。丢一块石头下去,2秒后听见闷响。

“我身体好,我打前站。”向拥军自告奋勇。

“不行,里面可能有危险。”众人劝阻。

“早一天找到水源,村民就能早一天吃上放心水。”向拥军坚持下去找水。

洞口很小,只够一人进入。一根麻绳、一条绷带,向拥军与同行的向运亚一前一后,顺着绳子滑下溶洞。

“有水!”下洞至10米左右,见一个100平方米左右的大溶洞。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亮,向拥军发现了一潭清水,用手捧起来,清凉刺骨;尝一口,略带甘甜。向拥军心中暗喜,这水很不错,比山坪塘里的水好多了,而且水量大。

出了天坑,二人身上满是青苔和泥巴。但二人已顾不上这些,找到了水源,就要尽快解决问题。向拥军立即向县水利局报告了这一好消息。

“只要找到水源,我们就立即进行规划,铺设引水管道。”县水利局负责人承诺。

经过县水利局检验和勘测,溶洞内的水完全可以饮用,就此规划了引水管道和蓄水池。

现在,溶洞口被挖开,洞外修有一口300立方米的蓄水池,并通过提灌工程解决了周边瓜瓢村、红石村近1000人的饮水问题。

“每隔一周,我都会去医院看他,主要还是商量乡里产业发展的事。他是必不可少的一员。”向运亚说。(黄振胜)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