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风采>>
杨恩宏: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陕西人大网发布时间:2020-10-16 10:00:00

原标题:

省人大代表杨恩宏: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

“有了空调以后,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我们再也不用自己烧炉子了。”9月17日,陕西省宁陕县四亩地镇蒲河九年制学校初二学生尚柯吕说,“以前学校取暖靠无烟煤炉,不仅取暖效果差,而且烧炉子的时候不小心还会把手烫了。现在教室里都吹上了空调,条件丝毫也不比城里差。”

四亩地镇位于秦岭中段南麓,这里没有暖气,冬天比关中和陕南其他一些地方更加寒冷与漫长。

“看到孩子们手上的冻疮之后大家都心疼得不得了。” 在走访中,省人大代表、宁陕县四亩地镇党委书记杨恩宏发现,学生冬季取暖烧煤炉存在安全隐患,宿舍用水不正常。杨恩宏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教育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如果受到良好的教育,就意味着可以以一人之力带动全家脱贫。人大代表来自人民,自然也要为人民排忧解难。”

自此,让孩子们拥有更加舒适的就学条件成了杨恩宏的一件心事。他多次奔走协调,联系爱心企业为学校进行捐赠。今年,学校每个教室都安上了空调,同时学校宿舍用水问题也解决了,孩子们上厕所再不用下楼了。

作为一名基层的省人大代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异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陕南区域生态补偿政策制定、陕南区域道路交通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等都成了杨恩宏所关心的问题。

2020年省两会,杨恩宏围绕扶贫移民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和加大秦岭区域县区生态补偿力度建言,得到省市各级的重视与支持,有效推动了集中安置小区附近幼儿园、中小学、医院、污水处理、社区工厂等项目建设,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扶贫搬迁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现在搬下来,交通、用水用电都很方便,社区管理到位,子女上学也方便,对我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四亩地镇四亩地社区居民张明财笑着说。来到四亩地社区,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环境干净整洁。在社区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背后,是杨恩宏多次入户走访、了解民意的辛苦付出。

四亩地镇集镇安置社区居住的群众都是从全镇各村搬迁来的,离开居住几十年的老屋,搬进了楼房,群众的生活生产习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社区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管理好社区,给居住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杨恩宏多次入户走访、了解民意,与镇和社区干部一起讨论,拿出方案,结合实际提出了以“社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的形式,加强对小区的服务管理。通过完善服务设施,优化群众自治功能,推动社区建设和治理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社区小菜园这项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我们搬迁群众吃菜难的问题,一块地种出来的蔬菜,也足够我们一家人吃,这项服务为我们省下了一笔开支。”郑大福指着菜地里长势喜人的各类蔬菜说。

在社区旁边, 记者看到一片片“小菜园”。这些“小菜园”占地近5亩,共有105户搬迁群众分到了“小菜园”,每块菜园大概有25平方米。“小菜园”服务对象为部分无土地、距离原居住地偏远的搬迁户,切实解决了搬迁户蔬菜供应问题。

同时,小区楼下开设了理发店、小超市、金融服务点等便民服务设施,建立了警务室、社区综合治理中心、社区劳务中心等服务机构,实现了对搬迁群众党组织管理、便民服务全覆盖。

“我只是做了一些自己该做的事情。我坚信‘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说起自己做的这些事,杨恩宏很淡然,他说,“走家串户、聊天谈心是常态,这就是我的工作。平时,村民们在讨论什么话题,关心哪些村务,有什么好的想法、意见,我都会及时掌握。只有跟村民们打成一片,成为村民们的‘知心人’,才能赢得村民们的信赖。能为大家建真言、解难题、办实事,我感到很暖心,同时也有一种被信任、被尊重的成就感。”(秦骥)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