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风采>>
吴艳良:合作结硕果 美化暖心窝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中国人大》发布时间:2020-09-10 10:35:53

核心提示:如何把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让农民发家致富?如何抓住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机遇,提升乡村活力?懂农业、爱农村的乡村能人、全国人大代表吴艳良一心一意带着乡亲们增收致富,通过科学种植,专业化管理,闯出了一条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5月,全国人大代表吴艳良(左一)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间隙与代表就相关议题进行沟通交流。(吴艳良供图)

他八岁时离开出生的小山村,十年后回到那里,看到的是贫穷。两年后他离开了那片故土,去远方追寻自己的梦想。二十年后,当他再次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土时,已近不惑之年的他满腹疑惑:为什么家乡依然落后?他站在山岭上,望着袅袅升起的炊烟,在心里作出一个决定——要带着乡亲们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

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亮中桥镇东兴村党总支书记、丰满源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吴艳良。

如何把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让农民发家致富?如何抓住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机遇,提升乡村活力?懂农业、爱农村的乡村能人吴艳良从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的第一天起就在思考这些问题。他通过科学种植,专业化管理,闯出了一条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给我一个机会,圆你一个梦想

2010年3月11日,在东兴村村部,党支部书记换届选举正在火热进行。作为候选人之一的吴艳良历数了东兴村的过去和现在,说到动情处,吴艳良流下了眼泪:“请大家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圆你们一个梦想!改变东兴村的落后面貌,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就这样,做过多年买卖、时年39岁的吴艳良被选为村党总支书记。

“七道岭,八道沟”是东兴村的真实写照,“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当时村民们的生活状态。由于东兴村地理位置偏僻,进出的路坑坑洼洼、沟沟坎坎,行路特别难,村、屯之间不通车,村里村外难往来,村民们苦不堪言。

要想富,先修路。吴艳良决定从修路做起。他拿出多年走南闯北的积蓄15万元,又和村干部商量后贷款10万元,然后就和村民们一起没白天没黑夜地干了起来。从2010年5月到2011年11月,经过一年多的苦干,东兴村村民几十年的“路路通”梦想实现了!一条总长达12.9公里的砂石路、7座石头桥在村里修起来,而为此成了“黑铁塔”的吴艳良整整瘦了二十斤。


合作,是最好的致富途径

地面的路修好了,吴艳良开始合计村里的致富之路。

东兴村地处昌图县南部,全村区域面积12032亩,耕地面积8284亩,12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屯,480户,1632人,村民大多都以种地为生,人均收入不高,仅能维持基本生活。

经过广泛的考察、调研,吴艳良发现东兴村土地平坦开阔,但农机保有量低,传统分散的小户种植模式生产效率低,成本高,村民一年干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于是,他说服村里四名党员干部和他一起建立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运行方式是他们把村民的土地转包过来,统一实行农业机械化种植。他们不仅给村民们转包土地费,还承诺在年底给村民们分红。

实行农业机械化种植要投入各类农机具,为此吴艳良自己拿出20万元,又帮助其他4位村干部四处筹资、贷款80万元。那段时间,他真是磨破了嘴,跑断了腿。

在镇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丰满源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终于在2013年7月建起来。在此基础上,2014年8月,他们又建立了丰满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各村村民提供农业机械化服务。

合作社刚成立时,村民们兴趣不大,认为合作社就是一个花架子,不会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很多村民选择观望。吴艳良就低价为村民提供机械作业服务,到大公司统一购进品牌种子、化肥、农药,让村民们不出村就能买到质优价廉的农业物资。而仅此一项,每亩地就为入社村民节省近100元的种地成本。

那些将地转包给合作社的村民,他们不仅拿到了转包土地费和分红,而且有的还到合作社上班或外出打工另外挣一份工资,每户平均年收入一下提高了上万元。尝到甜头的村民纷纷将土地转包给吴艳良的合作社。让村民有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之后,吴艳良动员村民入社,用土地入股。

2017年,吴艳良和村党员干部商量决定,将省里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200万元专项资金入股丰满源农业合作社(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统称),用于建造日烘粮300吨的大型烘干塔,股权占比15.7%,年底分红20万元。这样不仅让村里还清了外债,每年还有稳定收入。

如今,丰满源农业合作社既负责粮食种植,又从事农机服务,帮助农民抢墒整地,免费为农户深松整地,为当地百姓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村民李彦飞高兴地说,“自打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我家里的14亩地全都委托给合作社代耕代种,不但春耕时种子、化肥什么都不用管,到秋收时合作社还把粮食直接运到家。这样的好事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啊!”


多条腿走路,让百姓富起来

几年来,丰满源农业合作社通过优势产业带动村民就业50人,入社农户106户,通过为农户提供粮食产销“五代服务”和秸秆打包服务,每年为全村农户增收100多万元。合作社积极发挥党员精准扶贫带头作用,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5个,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19人次,通过土地流转、扶持资金入股、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实现36户、96人脱贫。

合作社推动了土地流转,促进了劳务输出。2017年,合作社共流转土地4000多亩,为村民代耕代种3700多亩。春耕大忙季节,合作社5台播种机齐上阵,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把全村的耕地全部播完。而且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还可以外出打工赚钱,富余的人员搞养殖或搞庭院经济。

吴艳良说:“2016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已经全部脱贫。为了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实现乡村振兴,我们必须多条腿走路。”为了解决东兴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寻找更多的致富途径,吴艳良把眼光投向了新的产业。

2018年末,东兴村成立了丰满源制衣厂,给村民们提供了就业平台,不仅吸纳本村村民就业,还带动了周边几个村的村民到厂内就业。“目前有60余名村民在这里工作,包括4名建档立卡户,2户低保户。”吴艳良说,有些在外打工的村民听说村里建立了制衣厂,就第一时间回到村里。因为在制衣厂上班,既能有收入,又能照顾家,对村民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今年以来,为服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局,丰满源制衣厂在吴艳良的带领下调整生产方向,从制作普通服装转产医用防护物资,以缓解疫情防控期间防护服短缺的困难。在转产的40多天里,企业共生产防护服23000套,实现产值300万元,40名本村村民获得打工收入17万元。


脱贫路上,物质与精神一个都不能少

2019年,东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村民腰包鼓了,生活好了,知足而乐的幸福笑容荡漾在他们脸上,可是吴艳良却还“不知足”。

“富饶的乡村应该是美丽的乡村。”吴艳良认为。为此,吴艳良开始了在东兴村的另一项“脱贫工程”。

对村里存在的养殖垃圾和生活垃圾处理难的问题,吴艳良看在眼中,急在心里。“如果环境破坏了,村民再富有,生活质量能真正提高吗?”

想到就做,说干就干。2018年6月,村里投资6万元,吴艳良亲自组织带领村民出动大车小辆30余台次集中清理了7个大沟的生活垃圾。2019年在昌图县的支持下,村里再次投资兴建了6座垃圾池和1个大型垃圾转运场。

为了使环境整治常态化,吴艳良建立了村规民约:所有养殖户必须把自家的牲畜粪便运到自家的田间地头;农户所有的生活垃圾必须投放到固定的垃圾池;村里建立了清洁保障队和监督人员;公共场所安装监控摄像头等。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村里的环境焕然一新。

2018年3月,在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吴艳良又许下诺言:村里要修一条真正的致富路。此时,八年前修的砂石路他已经看不上眼了,而且已经跟不上村里经济发展的要求。于是,他带领村民再次日夜奋战3个月,修了一条屯屯通、户户通、平平整整、10.9公里的水泥路。拓宽的水泥路被村民们称为致富路、小康路。

在吴艳良看来,物质的富有并不是真正的富有,精神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如果只有物质上脱贫,而精神上贫穷,那不是真正的脱贫。

他在村里提出并实施了翻建全村院墙的“美丽乡村”计划。吴艳良带领村干部多次开会研究、外出考察,还专门聘请设计院、设计公司的专业人士征求意见,最后经多番论证调整,确定了以庄重质朴的灰红搭配为墙面、钢筋铁艺作造型的院墙翻建方案。还设计了路边沟、花坛、绿化带的美化方案。

历经三个多月,家家户户风格统一、色彩统一、庄重质朴、长达2.5公里的院墙建起来了,在东兴村形成了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在他的带领下,村部设立了便民服务站、党员先锋岗,村部旁建起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村里还开办了道德大讲堂、文化书屋、科技培训基地。村里的环境美了,基础设施改善了,村民们精神生活也充实了。

如今,那点亮东兴村夜路的200盏路灯照得村民心里亮亮堂堂;蜿蜒挺立在村路旁的3200棵海棠树正诉说着如意吉祥;而分散在东兴村村民们家门口的6000棵梧桐树正在召唤着越来越多的金凤凰。东兴村水库的水面上,已能看到水鸟在飞、野鸭在游的祥和景象。“开展乡村旅游将是下一步要考虑的,东兴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好!”吴艳良说。(王萍 张丽)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