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风采>>
黄炳峰:贫穷不复返 毛南不再难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中国人大》发布时间:2020-08-25 10:47:40


核心提示:一个草帽能盖地、吃水要望天、一里挂九梯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内实现减贫6.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9.56%下降到2019年底的1.48%?我们来看一看,全国人大代表黄炳峰是怎么干的。

2020年5月21日,黄炳峰代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发言。(代表供图)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5月20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长黄炳峰正前往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一下飞机就看到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重要指示,不由得热泪盈眶。”

近年来,黄炳峰团结全县之力,披荆斩棘,为实现毛南族脱贫奔小康不懈努力。5月11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从这一刻起,毛南山乡的贫穷一去不复返。

一个草帽能盖地、吃水要望天、一里挂九梯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内实现减贫6.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9.56%下降到2019年底的1.48%?我们来看一看,全国人大代表黄炳峰是怎么干的。


“只有融入基层,才能将扶贫工作做好做实”

毛南族原叫“毛难族”,意思为“受苦受难”的民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毛南族”。

出行爬坡上坎,一里挂九梯;石头缝里种粮食,七分种三分收;秋冬季节,喝水靠天……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毛南族群众生存发展都异常艰难,更别提致富奔小康。

“赶上好时代,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不能让毛南族群众再受困受难了。”黄炳峰自担任环江县长后,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誓要带领毛南族群众与全国人民同步迈进小康社会。

黄炳峰1995年7月参加工作,“八七”扶贫正当时;1999年5月,任共青团河池地区环江县委书记时,河池救助失学女童行动在环江启动;2012年,任环江县长时,新时期扶贫工作相继展开……扶贫工作贯穿着他25年的职业生涯,将他和整个毛南族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25年的工作经验,证实着只有俯下身子融入基层,才能将扶贫工作做好做实。”黄炳峰说,打赢脱贫攻坚战,要从基础设施开始,着力解决群众“饮水难”“行路难”“住房难”等问题。

毛南族的发源地和聚集地——环江县下南乡,几百年来一直被饮水难题困扰。这是2万余名毛南群众脱贫致富的绊脚石。

“没有地表河流,那就引水来。”为让群众用水方便、喝水安全,黄炳峰组织技术专家研究论证,最后决定从距下南乡政府13公里处的打狗河引水。

建抽水泵站、修高位蓄水池、架配套供电设施、挖隧道……2019年6月24日,下南乡集中应急供水工程建成通水。

“用上自来水,一户都不能少。”近年来,环江县投入1.7亿元,对72个毛南族聚居村实施359个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2019年底,毛南族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

为夯实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环江县首创“大村长”制。2019年7月,123个县直单位“一把手”下沉到148个定点帮扶联系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着力为民解难题办实事。

黄炳峰十分重视干部作风,不定期进村入户督查检查,一旦发现“大村长”有懈怠行为,立即作出相应处分。“督查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把脱贫攻坚做实,啃下最后一批硬骨头。”

在黄炳峰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环江县的基础设施加速升级,旧貌换新颜。

截止2019年底,环江县新建改建屯级道路620条1160公里、桥梁68座650延米,实现下南乡和72个村通村、村通屯道路全部硬化,“一里挂九梯”的状况一去不复返。

同时,边远山区村屯的2356名毛南族贫困人口,全部搬迁到县城2个大型集中安置区和乡镇7个安置点,现已全部完成搬迁并100%入住。

至此,毛南族聚居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难题彻底解决。


“靠山吃山,石头缝里一样能挣钱”

采访中,“一线、群众、解决问题”,是黄炳峰提到的高频词。“问题在一线出现,就要在一线解决,成效也在一线显现。”黄炳峰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下南乡下塘村是毛南族聚居地,村屯座落在山腰和幽谷之间,裸露和半裸露的碳酸盐岩山地连片出现。长期以来,村民们只能在巴掌大的石山地里种植玉米和黄豆,勉强解决温饱。

“每年收获200斤的黄豆,够一年下酒菜钱,有的群众就很满足了。”下塘村村支书谭良弟说道,群众不想发展产业,也不知如何发展产业。2015年,该村精准识别贫困户185户62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4.2%。

“中科院在环江县试点治理石漠化,证实了石头缝里种植广豆根和牧草,能涵养水土。而种植广豆根获得的经济效益是黄豆的一百多倍,种植牧草可以对接村里养殖菜牛的传统。”作为该村联系帮扶的县主要领导,黄炳峰经与村民们商量,决定因地制宜推行菜牛和广豆根两个产业。

群众没技术,则无定心丸。为让群众掌握技术和少走弯路,黄炳峰组织村两委和驻村队员,带领群众到百色等地考察取经。“我们要实现靠山吃山,石头缝里一样能挣钱。”

村民谭维作“取经”回来后,逢人就说广豆根是个好东西,35亩地一年能创收90万元。当年,他一口气种下12亩广豆根。随后,村里的党员干部趁热打铁,积极引导群众科学参与种养殖。

有了产业支撑,群众收入就有保障。2018年,下塘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下塘村是全县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在巩固脱贫战果上,黄炳峰注重发展扶贫产业,坚持“短平快”扶贫项目与支撑巩固“中长远”脱贫成果的主导产业齐头并进。目前,桑蚕、水果、香猪、油茶、菜牛等已成为全县扶贫特色产业。

稳产业还要保就业。针对地少、无地和易地搬迁的贫困群众,环江县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一方面帮助1.5万名毛南族群众到珠三角发达城市务工,另一方面引进27家龙头企业,创建102个扶贫车间,实现5800名毛南族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做,脱贫才能稳得住。”黄炳峰告诉记者,现在环江县毛南族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3570.9元增加到2019年的11756.7元。


“脱贫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

2019年,黄炳峰走遍全县148个行政村(社区),深入1000多个村民小组,认真听取336户贫困户所盼所想。参加2020年全国人代会前,他把大家反映的情况整理汇总,形成意见建议。

“建议将村级道路标准从路面4.5米宽提升到5.5米,屯级道路标准从3.5米宽提升到4.5米宽。”黄炳峰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会议期间,建议提高农村道路建设标准,拓宽路面。

理由是,目前环江已形成16万亩的核桃、15万亩的特色水果、20万亩的桑蚕、65万头香猪等有规模的特色产业,及时把这些农场品卖出来,扩建道路需求尤为突出。因为路面窄,大型货车无法驶进,小型货车多次运输必然增加运费,提高成本。所以,拓宽道路,不仅能够缓解交通压力,还能够解决农村产业运输问题,必将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这个建议提出后,得到了全国多地的积极响应。不仅环江县如此,其他地方也存在类似情况。”黄炳峰说,建议提出的第二天,交通部作出回应:“您提的这个建议,将作为今后我们决策的重要参考。”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三年来,黄炳峰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出发,提出与毛南族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建议10多件,包括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学校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污水垃圾治理等内容。这些群众关心的问题逐渐得到解决,切实提升了毛南族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他告诉记者,接下来,环江县坚持脱贫“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继续抓好科学防贫机制的建立、特色扶贫产业的发展、易地扶贫搬迁的管理服务、2020年贫困人口清零行动,保障实现剩余5039人、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

“摆脱贫困,是全县多年来共同奋斗的目标。但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黄炳峰说,要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关心关怀转化为强大动力,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毛南族人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李小健 韦玉厦)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