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工作>>
董克明:找“病根” 思良策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重庆人大网发布时间:2020-07-29 14:21:43

原标题:找“病根” 思良策

加强和创新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是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我认为分析当前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并提出建议,具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立足本职工作,围绕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我发现,当前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

观念理念亟需转变。“管理”和“治理”虽一字之差,但前者重“监管”,后者重“协调”。然而,目前有些地区、部门仍沿袭以往“管理为上,一管了之”,误以“管理”替代“治理”,治理理念发展滞后。而一些社会单位、居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对社区治理认识亦不到位,主动参与不够。

体制机制亟需理顺。不该管的“越位”、该管的“不到位”,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明显滞后于城市建设发展,存在职责不明、头绪不清、运转不畅等体制机制困惑。

要素支撑亟需夯实。目前,基层开展社会治理大多依据上级文件或会议要求,法律法规支撑力度不足,组织架构尚不明晰,权责匹配还不合理,工作保障亦不够充分。社情民意收集、群众呼声回应、实际问题解决等大量基础性工作一直处于“活多钱少、活多无钱”的窘境,开展社会治理受到经费制约。

资源整合亟需加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任务繁重,需要协调统筹各部门力量协同处理,但目前仍存在部门联动不勤、信息共享不畅、资源利用不佳等问题。

社会组织亟需壮大。目前,社会组织发展状况不理想,作用发挥也不充分。据统计,现存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仅约三分之一保持活跃。即使是经常开展活动和服务的社会组织,有的行政色彩浓郁、有的活动经费缺乏、有的工作结构不合理,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存在巨大差距。

我认为,要推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首当其冲是解决治理理念问题。应在强化基层党建引领的基础上,强化社会力量协同和社会公众参与,全面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引导社会各界广泛了解、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城市基层社会治理。

其次是健全治理体系,优化社会矛盾化解体系、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重点人群服务管理体系。其中,尤其要全面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排查调处,巩固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

再次是融合治理方式,奉行法治、倡行德治、推行自治,推动城市基层社会形成良好法治环境、城市基层社区德治良性发展,以居民参与助推和监督社区事务等良性互动,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

同时,还应提升治理手段,提高智能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深入推进智慧社区、智安小区等建设,加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信息网络建设,分类推进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提供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的专业化建设。

此外,夯实治理基础亦不可缺。一是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将涉及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职能部门的人员、资金、设施等下沉进社区网格,按“一网多员、一员多能”目标原则,实现“小事逐个解决、大事整体处置”;二是建好用好综治中心和“雪亮工程”,有效整合公安、综治、城管、安全、应急等信息资源,实现联勤、联调、联处;三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强力推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提档升级。(重庆市沙坪坝区人大代表 董克明)(宋婷婷 罗建红整理)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