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风采>>
王金红:矢志不渝践初心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湖北人大网发布时间:2020-07-29 14:15:00

原标题:矢志不渝践初心 ——记凤山镇人大代表王金红真挚为民事迹

“幸亏这帐篷一直没拆,省得这次还要搭。没想到半年的时间,我会当两次‘门神’”。面对瓢泼大雨,踡在矮小潮湿的帐篷里,57岁的他无奈一笑,“岁月匆匆,弹指一挥间,再过三年就退休咯,这班岗要坚持到最后,才对得住我这么多年的人大代表职务。”尽管他语带调侃,却也流露出由衷的自豪。

他,就是已连任四届的凤山镇人大代表、镇民政办主任王金红。

担任镇民政办主任二十余载来,他把困难群众记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坚定不移、始终如一地践行着一名人大代表、一名人民公仆的初心和使命。


拐杖拄出一路平安

“大姐,跟你说过多少次这屋不安全,不能住!”白杨冲村一座山庙旁边的破旧瓦房里,手拄着拐杖的王金红正耐心地劝说着范婆婆。去年一次意外,王金红右脚踝关节骨折,至今没有痊愈,踝关节疼痛时就得拄拐杖。

范婆婆是低保贫困户,也一直是王金红放心不下的牵挂。尽管家里有安全房屋,可是迷信的范婆婆,却非要住在山庙旁边,说是这样住着心安。镇、村干部来做工作,范婆婆就带着孙女装装样子搬回去住。一转身,她们又回到了那间破屋中。为此,王金红和村干部伤透了脑筋。

梅雨初始,王金红第一个就来到了范婆婆这临时屋子,做工作让她们赶紧回自家住处。可好话说了一箩筐,范婆婆还在那“打太极”。屋外豆大的雨珠连串猛砸,陈旧的瓦片终承受不住暴雨的肆虐,一串串白亮的雨滴绵绵滴入屋中。

“不能再耽误了,赶快走,把门锁上。”王金红终于忍不住生气了,握在手中的拐杖竟然有些颤抖。晚上七点,终于将这祖孙二人转到了安全地方。第三天那旧瓦房就轰然倒塌了。得知此情的范婆婆这才后怕的说:“得亏了王主任,非要我奶孙两人搬出来,不然我么向儿子交得了差……”。

“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全镇最困难的群众,他们预险避险的能力比普通人要差些,这就需要有更多的责任和爱心去守护他们。”

王金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6月25日,得知残疾人叶庆父子俩生活出现困难,他立即冒着大雨送去慰问金。

7月6日,五保老人高霞林的精神病又患了,他第一时间会同村干部和派出所工作人员将老人转移到县精神病院治疗。

7月8日,到牌形湾村核完灾情后,他转道把米、油冒雨送到孤寡老人王柱青家。

贫困户张树华因为意外身体残疾,行动上的不便给他心理造成了巨大的阴影,情绪经常失控。一次走访了解情况后,第二天王金红就想办法购买了一张轮椅亲自送上门,解决了他的实际困难,更让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

一根拐杖,一顶草帽,一把雨伞,这就是王金红常备的“行头”。然而,就是这简单的装束,拉近了跟群众的距离,拄出了百姓平安。


帐篷撑起一方祥和

今年2月28日下午, 县民政局的一份紧急通知发到了王金红的手机上:严格落实所有福利院、养老院全封闭管理,实现民政特殊机构无感染的目标,紧急通知如下……

2月29日一大早,一顶天蓝色的帐篷就在凤山镇福利院大门前撑起来了。王金红拿着体温枪、消毒液,端坐在里面。此时,距离他脚上的夹板取下来还不到20天,“卧床静养一个月”的医嘱早被他抛之脑后。

“这个岗位,必须由我来值守!”凤山镇福利院是全县最大的乡镇福利院,住在那里的五保老人年龄最大的90岁,最小的也满了70。这个门可不好守,更何况是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

为了保障老人们的安全,一向随和的王金红板起了脸。老人们的体温数据检测,一天两次,他亲自督促;代购回来的生活物资,必须经他亲自消毒之后才能进入院门。

他自己也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不踏进福利院大门一步。吃的、喝的,都是福利院工作人员送到门口。

热乎乎的饭菜送到门口,吃着吃着就凉了,难以下咽。低矮的帐篷密不透风,晴天闷热,让人汗流浃背;雨天潮湿,受伤的踝关节犹如针扎般难受。要命的是手机也来凑热闹,一个不小心摔得满屏开花,除了接打,看不到任何信息,而偏偏这个特殊时期还无处更换……

整整四十九天,他没有离开过福利院大门口半步,让他撑起了这块特殊地段的一方祥和。

时隔三个多月,为严防汛期,为了守护这个特殊群体,王金红又一次在福利院门口安营扎寨。

“无需另外安排住处,我就住在帐篷里,只有住在这里,我才心安……”,王金红婉拒了驻点的叶家河村为他安排住宿地方的好意,执意再次将行李铺到了福利院大门口的应急帐篷里。“什么时候风停雨住,什么时候危险解除,我就什么时候撤。”王金红如是说。


忠诚铸就一生情怀

“乡镇工作四十年,尽管到现在快退休了也没挣到一官半职,工资也不高,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抱怨过。”王金红平静地说。“哪怕剩下一天,我都会尽力把工作做好。”

王金红是一个勤奋的人。参加工作数十年来,他从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从政治理论到政策法规,从本职业务到综合知识,他总是那么如饥似渴、学无止境。他说,上面千根针,乡镇一条线。干好乡镇工作不容易,空腹打不得硬仗。

王金红是一个较真的人。为了摸清凤山镇残疾人底数,他带着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地毯式摸查,亲自登记造册建立台账。为了核实灾情,他必到现场勘查,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从事民政工作以来,他一次又一次谢绝了村干部的宴请,一次又一次拒绝了领导的说情。有人埋怨他不通人情。他说,民政手里的钱都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来不得半点糊涂。

王金红还是一个重情的人。面对困难群众,他从来都是热心挂肠,笑脸相迎,有求必应、有困必帮。他常常告诫工作人员:“困难群众都是伤心可怜人,他们有困难,我们一定要想千方百计去解决”。

四十余载如一日,矢志不渝践初心。王金红就是这样,始终用一腔真情守护着一个特殊群体,把足迹印在凤山的山山水水,把漫长的岁月奉献给了民政事业,把人大代表的情怀刻在困难群众心中。(何小玲  王珍桥)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