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观点评论>>
打造大湾区人才“引力场”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人民政协网发布时间:2020-07-23 16:02:07

“对比世界其他湾区发展历史及当前发展趋势,粤港澳大湾区要达到世界级湾区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是一大关键。”分组讨论中,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必须大胆探索改革现有的体制机制,加大国际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打造人才“引力场”,以人才引领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国际化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建设发展的第一资源。”在全国政协委员叶建明看来,世界大变局形势下,目前是粤港澳大湾区吸引国际人才资源的好时机。“与内地相比,国际人才更适应香港的生活环境。香港有条件成为引进国际人才的踏板。”

“粤港澳大湾区的价值在创新,青年最有创造活力。”全国政协委员吕虹建议,立足新形势,实现对青年的有效价值引领。注重发挥社会力量,推动创新文化发展。支持爱国社团向内地延伸,凝聚大湾区港澳青年。发挥港澳政协委员特别是青年委员的作用,打造湾区共同体意识。

全国政协委员黄锦辉则认为,如何帮助粤港澳青年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实现港澳青年回内地创新创业的无缝对接,是协助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建设的重要课题。

2019年11月,粤港澳多家单位共同创办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旨在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便捷的多维度政策信息查询。不过,在黄锦辉看来,由于联盟尚未能完全发挥好为两地年轻人在科技创业上“铺桥搭路”的功能,港澳青年对湾区内的科技创新创业、创投实际需求的政策信息了解不深。

因此,他建议成立政府专门机构,“通过各港澳大专院校和共享空间平台,以及香港科学园、数码港,吸引人才到大湾区创新创业。”

“创新跨境合作办学方式,深化粤港澳职业教育合作,鼓励引导港澳青年到内地学习工作,是破解港澳特别是香港青年群体就业困难的有效措施。”全国政协委员陈卓禧表示,应在大湾区建设开放型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鼓励引导香港年轻人通过职业教育到大湾区读书就业,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为此,陈卓禧建议,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引导香港年轻人多元化发展。调动内地高校积极性,协助香港民办高校在大湾区建立外向型的职业教育学院。在香港年轻人中推行体验式的国民教育。“通过推动大湾区‘一条龙’生活学习事业模式,使香港年轻人到大湾区就如到旺角或铜锣湾,然后有意识地推动香港年轻人思考‘我是谁’和‘我能做些什么’等问题,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过,陈卓禧也表示,“这需要在试点集中力量突破,再总结经验加以推广,以点带面,最终带动整体改变。”(孙金诚)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