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地方人大>>
湖北代表团审议“两高”工作报告侧记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湖北人大网发布时间:2020-07-09 14:16:09

原标题:以法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湖北代表团审议“两高”工作报告侧记

5月26日至27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召开小组会议,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中,代表们结合实际认真审议、踊跃发言,为新时代以法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建言献策。

代表们一致认为,“两高”工作报告通篇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决议,以法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彰显法治公平正义、顺应人民期待的好报告。


坚持依法战“疫”,有力维护经济社会秩序

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依法防控更显重要。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两高”主动服务疫情防控大局,制定或参与制定依法惩治妨害疫情防控犯罪、惩治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犯罪、保障复工复产等意见,完善服务“六稳”“六保”司法举措,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司法保障。“两高”工作报告分别以依法战“疫”开篇,突显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服务疫情防控大局行动坚决,体现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对此,代表们给予高度评价。代表团团长应勇说,在疫情防控中,最高法、最高检组织全国各级审判、检察机关,有力促进了依法防控、保障了社会安定有序,体现了司法担当,体现了对湖北人民的关心支持。

湖北是疫情防控斗争的重中之重。在疫情防控向生产生活秩序恢复转变的过程中,湖北人和湖北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应勇建议,最高法、最高检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涉疫矛盾纠纷化解,依法调节因疫情受到影响的经济社会关系,在禁止就业歧视特别是对湖北籍劳动者就业歧视、探索提起公益诉讼、保护企业和公民合法权益等方面有更多司法作为,为落实“六稳”“六保”、脱贫攻坚任务、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司法力量。代表团副团长王玲说,当前,湖北籍外出务工人员在省外不被理解、不受尊重、受歧视的现象还很突出。两会期间很多湖北的群众给湖北代表团代表打电话、发信息,要求代表发声请国家重视解决。建议“两高”抓典型抓落实,把查处和制止针对湖北籍人员的就业歧视问题抓到位。

蔡学恩、阎志、章锋等代表建议,坚持依法防控精准防控,确保政策统一、标准一致,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健康通行码”,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健康信息的互认;清理“区别性”规定,更新健康检查措施,对有的地方反复要求核酸检测、增加隔离期限的做法予以查处;准确适用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就业公平,加大对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就业支持,引导用人单位公平招录、平等用工,严禁招聘用工中出现歧视性条件和行为;加大科学防疫信息宣传引导,消除地域歧视心理;将反就业歧视纳入检察公益诉讼的范围。


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打赢三大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战。去年以来,“两高”凝聚法治力量,为金融安全护航,为脱贫攻坚助力,为美丽中国添彩。陈华元代表建议,更加重视长江生态保护司法工作,设立长江生态环保法院和检察院,直属“两高”,总部设在武汉。王立代表建议,加强生态环境专门法院和专门法庭建设,设立长江生态法院,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两高”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此,代表们高度关注,各抒己见。代表们建议,改善营商环境,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司法保护力度;在司法领域建立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容错机制;联合科技部、工信部出台保障和支持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加大对破产案件的审查力度,提高透明度;持续加大对老赖、拖欠款等行为惩治力度;因疫情影响,慎对湖北企业使用强制措施;建立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机制,把矛盾更多化解在基层。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两高”工作报告的一大看点,受到代表们的广泛关注。最高法报告指出,我国已成为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尤其是专利案件最多的国家,也是审理周期最短的国家之一。全国检察机关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起诉侵犯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及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犯罪11003人,同比上升32.2%。在今年的工作安排中,“两高”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坚决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章锋代表建议,像查处“酒驾”一样查处侵害知识产权的案件。秦顺全代表建议,通过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和案例等多种形式加强法治宣传,提高法官、检察官办理金融和知识产权侵权等新型犯罪案件的能力。


坚持司法为民,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根本属性是人民属性,根本宗旨是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两高”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集中体现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应有特质。报告中一项项具体的工作、一组组详实的数据、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生动记录着“两高”捍卫公正、司法为民的鲜明印记,赢得了代表们的普遍认可。徐显明代表说,中国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二是社会长期安全稳定,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是世界上刑事犯罪率最低的国家,是命案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两高”功不可没。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稳定器,有效的法治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撞伤儿童离开遇阻猝死案”“患者飞踹医生反被伤案”“微信群主踢群第一案”“私自上树摘杨梅坠亡案”“冰面遛狗溺亡索赔案”“小偷逃逸跳河溺亡案”……这些曾经备受社会关注的“小”案,写入了工作报告。通过一系列“小”案的审理,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为不为”“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风险,坚决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横谁有理”“谁受伤谁有理”等“和稀泥”做法,让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让群众有温暖、有遵循、有保障。

代表们畅所欲言,积极表达人民心声,纷纷建议:加大对拐卖儿童、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将其作为扫黑除恶斗争的重要内容;加大打击电信诈骗和网络犯罪活动的力度;加大对伤医、扰医惩治、预防力度,将“暴力伤医扰医零容忍”落到实处;加大对“校闹”的惩处力度,维护校园秩序;加大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力度,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依法打击贩卖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继续推进解决“执行难”,加大对金融胜诉债权的执行力度。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巩固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之举,科学高效的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和保障。最高法报告提出,将巩固拓展疫情期间智慧法院建设应用成果,完善互联网司法模式。最高检报告提出,将提升检务科学管理水平,升级智慧检务建设,全面推进新时代基层检察工作创新发展。赵锡伟、程梦醒、龚定荣等代表建议,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持续加大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特别是加强基层智慧法院、智慧检察院建设。

公益诉讼是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有效方式。“两高”牢记公共利益代表的神圣职责,为保护公共利益筑起一道“钢铁防线”。代表们建议,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的标准和程序,拓展公益诉讼的范围;把滥食野生动物引发公共卫生风险、对网络等虚拟环境的侵害纳入公益诉讼范围;探索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设立公益诉讼专项基金,用于公益诉讼调查取证和公益受损后的修复。

代表们对司法体制改革充满期待。钮新强代表建议,加大跨区域法律实践过程中公平性问题研究,打破司法地域保护,努力做到同案同判。李杰代表建议,简化企业注销程序,建立完善国家统一的企业大数据平台,提高注销效率。吴海涛代表建议,加快司法改革配套措施落地,统筹谋划员额法官建设,畅通法官助理晋升渠道。张金华、胡为义、徐华铮等代表建议,将“法院年度平均结案率考核方式”改为“年度审限内结案率考核方式”。


坚持不懈抓好自身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队伍

坚持司法为民,实现公正司法,关键在队伍。“两高”把队伍建设作为根本,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同时,对于队伍建设问题不遮掩,直面问题不回避。报告指出,司法理念、司法能力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应对风险挑战、服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能力还需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仍需大力加强,等等。

章锋、王能干、邓秀新、李莉等代表结合基层法院、检察院工作实际,纷纷建言献策。他们建议,针对“案多人少”问题,加大基层法官队伍建设力度,采取聘请退休司法干部担任讲解员等方法,适当增加基层法院的员额,改善基层办案条件;提高法官检察官待遇,提高基层法院、检察院工作经费;研究新形势下加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基层法院、检察院建设问题;加强信访信息平台建设,搭建统一信访信息交换平台。(颜军)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