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
肖钢:“科技+金融”精准滴灌小微企业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人民政协报发布时间:2020-07-06 09:59:26

原标题: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

两会归来谈落实。近日,国务院再次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助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国务院部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必须在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特别是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规模性政策作用同时,加大货币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共生共荣。如何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听听委员怎么说。

疫情发生以来,为了稳住经济基本盘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纾困小微企业。“围绕小微企业目前遇到的经营困境,这些政策措施及时、全面、针对性强,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中央各部门与地方政府实现了多方联动、配套性好,支持力度大。”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看来,正是因为这些政策措施的及时应对,目前企业复工复产形势趋好,人民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

从公开的数据来看,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信心指数上升,工业增加值、居民消费、新出口订单指数等已开始呈现反弹。“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金融政策也很给力。”肖钢指出,如年内三次降准释放了大量流动性,专项再贷款政策精准滴灌,引导利率下行、降低融资成本,信贷政策调整保证续贷和展期等,其中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银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都极大地缓解了小微企业的经营困难。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但肖钢也提出了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我国除了有数量庞大的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外,还有大量没有正式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存在,这些市场主体也在从事着生产经营活动。他在几次调研中就发现,某些互联网银行近几年对这类市场主体的贷款累计超过了上千万户,80%的客户过去从来没有获得过贷款。

“这种客观现象的存在的确给我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带来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信贷供给能力与庞大小微市场主体需求之间的‘缺口’很大;二是以个人名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给金融、税收等扶持政策的操作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肖钢如是说。

当下,如何才能破解这些难题?肖钢回答说,要从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两个方面入手,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精准刻画客户特征、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同时扩大信贷覆盖面,积极发挥互联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作用,打通小微企业信贷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滴灌到“毛细血管”。

“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发展供应链金融,促进应收账款融资。”肖钢举例说,如当前一些银行已联合建立了区块链贸易融资平台,解决了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底层资产不透明以及订单、仓单、应收账款等质押的风险监控,成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

2017年5月以来,人民银行、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启动了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取得了较好成效。然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大企业不愿意对拖欠账款进行确权,也不愿意纳入银行征信范围。

针对这一问题,肖钢认为,可以建立应收账款融资核心企业名单库,监督核心企业开展确权,及时履行还款义务。同时打通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企业和银行数据同步对账,实现应收账款在多个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互联互通、统一确认。还可在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中引入政府与保险机构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分散银行风险,助力业务扩展。

对于银税互动的成功实践,肖钢也有自己的看法:“银税互动是缓解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加大信用贷款支持,助力复工复产的有效举措。但现在出现的问题是,纳税信用评级较好的企业,融资相对容易,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小微企业,纳税信用评级并不高,融资困难。”为此,他建议进一步丰富银税互动的数据信息广度和深度,支持银行多维度识别企业特征,适当降低纳税信用等级门槛,扩大企业范围。

除此之外,肖钢强调,“科技+金融”在纾困中小企业方面还有更多作为:如可以大力发展资产数字化,将金融科技与产业互联网紧密结合起来,将订货合同、物流单据、发票等原生信息数字化,把数据资源转化为有价值的资产,促进资产交换与流通;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金融服务模式和业态,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让小微企业在金融服务上有更多话语权、自主性和可获得性。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