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立法声音>>
“农民可比你们会‘算账’”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法制日报发布时间:2020-06-16 11:15:45

6月10日至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白玛赤林率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重庆开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执法检查。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强化科技支撑作用。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要求,加快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和应用,支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明确设立了“科研开发”专章,以此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重庆市副市长李明清在作情况汇报时说,近年来,重庆通过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培育装备制造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引进先进适用农机等措施,大力推进农机装备研发创新、引进和利用。

“目前,全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和谷物烘干设备等大中型机具超过1万台套,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力明显提升。”李明清说。

执法检查组在检查中发现,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对于科研创新工作的支撑作用较为显著。

“同样是一亩地,要是人工收割的话,需要4个人忙活一天,用这台机器,不到1个小时就能收割完。”在重庆鑫源农机股份有限公司检查时,该公司负责人给执法检查组介绍了一台用于丘陵地区的微耕机。

“效率是挺高,成本怎么样?农民可比你们会‘算账’,这成本要是高了,他们是不会愿意花钱用这个机器的。”白玛赤林说。

“我们在推广机器的时候,和农民一起算了一笔账。要是请4个人来帮工收小麦,工钱和饭钱加起来就得600元左右。用机器的话,1小时就能收割完,价钱也能便宜一两百元。省钱省时间,农民们都很愿意用。”公司负责人说。

但与此同时,不足之处同样明显。

“重庆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对农业机械需求比较大,但研发方面的投入目前来看还是有一些不足,这个可能会成为制约重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瓶颈。”执法检查组成员、全国人大代表谢德体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对此,李明清坦言,农业机械化的研发方面仍有不足,下一步,将加大力度推进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农机研发专项,加快农机装备科研平台建设,加强农机装备与现代先进技术有机融合,推动农机装备加速转型升级。

执法检查组指出,要不断夯实农机科技创新发展基础。农业装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落实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同时,要贯彻落实法律第二章关于农机科研开发,第五条培养农机专业人才,推进农机信息服务,第二十六条加大科研开发投入等规定,依法强化公益性科研投入保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创新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解决农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问题;要集中联合攻关,促进产学研推用融合,加大自动化、智能化等高端农机装备及其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推动解决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卡脖子”问题;要协调推动主要作物与特色作物、农林牧渔各业、产加储运销各环节之间的农机科研创新,支持薄弱环节专用适用农机装备研发,推动解决部分作物品种和部分地区“无机可用”的问题。(蒲晓磊)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