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风采>>
张晓北:用温暖的声音为民发声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江苏人大网发布时间:2020-06-08 16:17:43

原标题:

张晓北代表:用温暖的声音为民发声

与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编播部播音组制片人张晓北交流时,一下子就会被他温暖磁性的声音所吸引,作为全国金话筒获得者、江苏卫视新闻主播和播音组组长,这是他专业素养的自然流露。“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也是一名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要积极传播正能量,要走到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他们服务。”谈起政府工作报告里有关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话题,张晓北深有感触。守着这个目标,一直以来,他身体力行地把精神食粮送到百姓身边,用温暖的好声音传递着为民履职的“好声音”。


“好声音”里的“代表心”

2019年8月17日,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金陵图书馆里进行了一场好声音与“好声音”的邂逅。“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台上,张晓北倾情朗诵演绎着舒婷的名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台下,从小学生到六旬老人,来自四面八方的近百名的听众们细细聆听,领略着优秀中华诗词的魅力。

停连,高低,快慢,虚实,强弱……张晓北结合朗读基础知识为听众们做红色经典作品的专题指导,分享了如何朗诵名篇佳作。“利用我的所专所长,带着经典诵读走到百姓中,一方面可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与百姓们做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所思所想,为他们代言。”张晓北谈了做这项公益讲座的初衷。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张晓北就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了如何为百姓提供文化“好声音”上。“十九大报告中着重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那么,什么样的文化应该被传承,被发扬光大呢?”张晓北认真思考,结合20多年的电视台工作经验,他认为,语言艺术应当被纳入发扬与传承的范围之中,从娃娃抓起,从规范的朗读教育抓起。

“在我们现有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体系中,规范的朗读教育相对缺失。一些学校的中文专业没有设置朗读课程;不少中小学对朗读并不重视。”为此,在2018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张晓北提出“关于提升中国青少年语言文化艺术教育的建议”,建议将朗读能力列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的范畴之中,并作为升学考试的专项科目或者加分内容,从根本上加强对朗读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力度。

提出建议的同时,张晓北更亲身实践。履职的第一年,他就为南师大附小语文组的老师们做朗读指导。教学中,他畅谈了自己对于朗读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从汉语普通话中的四声开始,采用五音标调法,结合示意图和范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老师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朗读课。

记挂着青少年语言文化艺术教育这件“心头事”,张晓北还进行了多次走访、调研,他发现,许多家庭对学校放学后提供教育服务的呼声很高。“留守儿童们会不会无人问津?偏远校区的孩子们会不会都‘放羊’了?如何坚持公益性的原则,开发课后服务优质资源平台?”张晓北不断思考着这些问题,萌生出一个念头。

不久后,一个叫“晓北探案”的微信公众号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公众号搜集经典益智案例,一两分钟内介绍案情、公布答案,青少年受众借此提高了逻辑力、观察力和判断力。平台上还汇集了一群“朗读者”,录制中外名诗名篇经典诵读、科普常识“一百个为什么”的解读等,让孩子们锻炼口才和说话技巧,培养思辨能力。通过在南京一些小学的公益尝试,平台收到了老师、学生和家长的良好反馈。

公众号的创始人正是张晓北。“平台将文体科技的优质学习资源系统化、课程化,不仅可以解决课后服务活动内容单一的问题,还能有效杜绝‘商业APP进校园’现象。用‘互联网+’的方式,为中小学生课后时间提供优质视听资源,把这个文创产品搬到课堂里面,把精神食粮送到千里万里之外有需要的孩子们身边。”回忆起创设平台的初衷,张晓北如此说。在2019年的全国人代会上,他呼吁,“媒体人应该主动来搭建一个互联网+的公益平台,用我们的所学所长,做一些经典篇目的朗诵等,把文创产品搬进课堂。”


“好声音”里有“暖温情”

在摄影棚里,他是西装革履、身姿挺拔的名人;在孩子们眼里,他是平易近人、躬身教学的老师;在百姓心中,他则是热心公益、传送温暖的代表。2019年7月,17名从四川绵阳等地受邀参加暑期帮教的贫困家庭小学生来到了南京,张晓北主动为他们作了题为《说好普通话、提高才智学》的公益讲座,为孩子们普及登台说话技巧,以及如何提升观察力想象力判断力。

“语言是一门文化艺术,通过扶智达到扶贫,可以将语言艺术教育作为公益扶贫、援助项目的内容之一,将语言艺术教育也作为‘扶智’的板块。”张晓北建议道。

“好声音”里不仅有扶智的知识,还有困难时刻的关怀。“也许不是你想得那么艰难,原本就是纷纷扰扰的世界,谁不曾险些跌入失败的边缘,只因为学会了再坚强一些……期盼昨天的容颜依旧是明天的灿烂,只要我们的努力永不停歇!”这是疫情期间张晓北利用业余时间,在10天内完成词曲创作的歌曲《让心听见》。

“被病痛折磨的患者怎么度过那些难熬的日子?漫漫长夜他们有怎样的心境?”在投身疫情重大新闻报道,第一时间传播党和政府最强音的同时,张晓北始终思考着这些问题。“我想用歌声带给他们关怀和鼓励,让他们知道我们所有人心和心相通,命与命相连,要坚强起来,战胜病魔!”这个想法得到了同行们的鼎力支持,大家一起完成了歌曲的录制。歌曲《让心听见》在江苏各媒体播出后赢得了网友的广泛转发和一致好评。

作为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爱心大使以及省“红十字会”的常务理事,一直以来,张晓北还利用业余时间提供志愿服务,为南京残障人士尤其是智力障碍孩子们送去节目和互动游戏,对社会口吃人群的生存状态进行独立调查并制作纪录片,引起社会极大的关注和反响……

“我非常珍惜全国人大代表的这一称谓,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为他们排忧解难是我的职责所在。”张晓北说。他同时告诉记者,今年的两会上,除了关注为百姓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外,他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加强民法典的宣传与普及,“民法典关系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宣传工作意义重大。”他建议用生动活泼的宣传方式,比如动画、漫画、演绎等形式,甚至各级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可以与媒体互动交流做讲解,让百姓听得懂、好理解,推动民法典宣传入家入户、入耳入心。(段云思)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