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风采>>
李承霞:为外来务工人员代言发声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江苏人大网发布时间:2020-06-04 11:12:37

原标题:

李承霞代表:为外来务工人员代言发声

“我来自农民工,熟悉农民工,了解农民工,将外来务工人员的心声带到全国两会,既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光荣。”全国人大代表、常州老三集团工会主席李承霞说。


从车间走出的全国人大代表

2003年,24岁的李承霞从安徽巢湖老家来到常州,成为了常州老三集团服装一分厂缝纫车间的辅助工。

“刚到厂里的时候,因为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只能剪剪线头,做做杂活。厂里机器管理很严,我碰都不敢碰,只能远远的看着。那时候我的目标就是能成为一名缝纫工。”不服输的李承霞暗下决心“偷师学艺”,每天清晨,她都是第一个开始工作,每个夜晚,也是她熄灯锁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了自己定下的一个又一个“小目标”,从没机会碰缝纫机的辅助工成长为江苏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8年的辛勤工作中,李承霞精心钻研技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总结的最简单最实用的操作方法介绍给工友们,帮助他们一起提高技术水平;她先后带了30多名徒弟,为企业培养一大批技术骨干和操作能手;她还踊跃为企业生产经营、节能减排提建议,广泛搜集工友们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集团领导。

2018年3月,李承霞当选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李承霞说,自己当时非常激动,作为一名农民工代表,能够参与国家事务决策,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深感荣幸。冷静下来以后,又深感责任重大,自己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履行好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


代表工作室起到了 “桥梁”作用

履职两年多来,李承霞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她一心扑在车间里,每天琢磨最多的就是怎么提高技术水平。现在,她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代表履职上。

2018年4月,她在天宁区雕庄街道采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立了全国人大代表工作室,工作室采用“线上+线下”接待模式,平时通过“承霞代表面对面”QQ群,宣传两会精神,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每个月还设定接待日,接待群众来访。

工作室刚运行的头半年里,几乎没有什么人来。“大家可能也有怀疑和不信任,觉得你也就是个缝纫工人,到底能不能帮我解决问题。”李承霞没有气馁,她将对待缝纫工作的执着用到了代表履职上,“既然没有人来找我,我就主动走出去,去走访企业,走访老百姓,让大家知道这里有一位可以帮他们解决事情的人大代表,可以帮他们反映问题、解释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李承霞工作室的名气越来越大,群众的来信来访越来越多。到今天,工作室已经接待群众约200人次,收集群众问题35件,协助解决实际困难和群众诉求30件。“小区打狗起矛盾了、消防通道堵了、公共厕所管理得不好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好解决的大家都来找我。反映最多的还是外来务工人员劳动纠纷、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

“代表工作室就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政府。”李承霞说,“政府、街道社区都非常关心支持我的工作室,帮助解决了不少群众反映的问题。”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最关心的子女入学难问题,她一次又一次地跑街道、跑政府。“为了一个事情三番五次去找政府领导,刚开始也有点难为情,后来脸皮也就厚了”,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事情最终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

“群众有了事情来找我,是对我人大代表工作的信任,无论如何我都不能辜负他们的信赖!”李承霞说。


呼吁保护外来务工人员权益

前两次参会,李承霞针对提高外来务工人员收入、保障随迁子女教育、加强公租房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几个建议,都得到了采纳和落实。

今年,她准备了两个建议,其中一个提出扩大农民工社保覆盖面。“高龄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亟需引起重视。”李承霞说,“全国有超过2.9亿农民工,近50%没有交社会保险,他们退休后的生活如何得到保障?”在这份建议中,李承霞呼吁尽快出台《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完善农民工缴纳社保的年限以及补交方案,建立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她还建议建立全国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减少农民工缴费养老保险异地转移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她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增强参保意识,同时对企业为降低成本不给农民工参保的行为加强行政执法。

她提出的另一个建议,是希望政府加强对传统纺织服装行业技术工人的培训,培养更多高技能工人。李承霞注意到,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服装厂引进了很多先进机器,不少岗位被自动化设备取代,但服装制作有些主要工序是自动化设备所不能取代的,需要一大批高水平技术工人。“现在纺织工人流动性很大,而要掌握有含金量的技术需要经过多年训练才行。”她希望,政府能够重视基层工人技术能力的培养,建立纺织服装技术工人薪酬激励导向机制。同时,提高纺织技术工人社会地位、福利待遇,拓宽技能评定通道,在评定劳模先进方面增加一定名额,让更多的年轻愿意做技术工人,感到未来可期,对自己的前景充满希望,为传统纺织服装制造业贡献力量。(刘银珠)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