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要闻>>
让政策红利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法制日报发布时间:2020-05-28 16:25:24

原标题:代表委员热议“六稳”和“六保” 

让政策红利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六稳”和“六保”,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从“六稳”到“六保”,体现出中央应对疫情的部署更具针对性,更加积极有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释放政策红利 提振市场信心

“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富申评估咨询集团董事长樊芸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金融、财政、就业、税收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部署,极大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

今年的预算报告披露,2020年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这表现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正文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增长6.1%。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调查失业率在5.3%以下。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些成绩是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取得的,的确来之不易。

去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的经济社会运行造成巨大冲击。但政府工作报告没有回避,而是直面挑战,勇于开拓,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做好有针对性工作部署和战略安排,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每笔政策资金必须要精打细算,必须要用在刀刃上。”全国政协委员、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甘肃分所所长张萍说,在政策落地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保障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企业的困难在哪里、政策就要跟到哪里、工作也要延伸到哪里,让政策红利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力保市场主体 稳定群众就业

保就业是“六保”的核心和首要任务,保障就业和民生,就必须稳住市场主体。在当前境外疫情仍在蔓延扩散背景下,要实现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还面临很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同时,国内很多聚集性、接触性的消费服务尚未全面恢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扩大有效投资带动消费、进而稳定和促进就业就显得格外重要。

“就业是最大民生。”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马东平说,从“六稳”到“六保”,“稳”是大局,“保”为底线,就业决定收入,收入决定消费,消费还能带动投资、进出口,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系统性影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稳企业、保就业措施,为广大就业者吃下“定心丸”。

施正文告诉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不设GDP增速具体数据目标,但是在保民生促就业方面却有明确的数据目标,这表明政府更加注重就业、收入等民生指标的关注度,措施大多指向激活市场活力、内生发展动力和改善民生方面,政策布局和引导性非常清晰,更能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方向。


加强政策引导 优化营商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宇提出,要努力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高质量法治产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要求,聚焦政府、经济、社会的数字型转换,协同推进数字经济的法治体系和法治能力现代化建设。

的确,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地方法治营商环境,对于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地各级政府针对保市场主体,尤其是保障中小企业发展,推出一系列帮扶措施,涵盖财税、金融、就业等多个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效。例如,通过政策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有力的资金支持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及时雨”,有效地缓解了“融资难”“租金贵”等问题。

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新基建的支持力度。樊芸认为,我国在坚持和发展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同时,也要关注互联网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对互联网经济既要支持,也要加强监管,建议加强对电子商务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万静)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