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风采>>
罗杰:抗疫时刻站得出来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中国人大》发布时间:2020-04-28 14:38:28

如果说医护人员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力军,那么救治专家组则是这支主力军中的排头兵。

疫情暴发后,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罗杰临危受命,担任十堰市救治专家组组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扩建病区、增加病床,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再到一人一策、精准施治⋯⋯两个月来,罗杰带领十堰市救治专家组奔走在抗疫最前线,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

重症和危重症的治疗是临床救治最关注的问题。如何降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如何有效控制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病情?这是抗疫医疗的关键和重点。

“重症新冠肺炎不仅仅是肺部病变,还可能牵连着心脏、肝、肾等多脏器病变,甚至还有中枢神经的问题。对诊疗经验丰富的综合医院来讲,收治重症、危重症病人最为合适。”作为专家组负责人,罗杰根据十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对全市新冠肺炎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提供政策建议和技术支持。他主持制定了十堰市新冠肺炎分检预诊、诊断、治疗、转诊的规范流程。罗杰告诉记者:“在十堰市,轻症的和普通型的患者送到第一定点和第二定点医院救治。重症的和危重症的,我们就放在太和医院进行救治,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为了降低病死率、有效控制重症患者病情,在抗击疫情的关键阶段,罗杰提出救治实行“一人一方案”,即为每个病人安排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我们把全院专家集中起来,针对每一个重症病人,固定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开两次病例讨论会。在其他时间病人有任何‘风吹草动’,随时开会紧急讨论。”罗杰告诉记者,重症病人就“重”在病情不稳定,如果病情变化都能被医护人员观察到,并给予及时的干预治疗,很大程度上能防止病情恶化,甚至积极好转。

救治实行“一人一方案”,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每天两次召开危重病人的病例讨论会⋯⋯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当然,这样高强度的救治方案也给包括罗杰在内的医护人员带来较大压力和感染风险。

早在1月20日,太和医院全面启动发热门诊。从那时起,无论是在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还是在ICU、抢救室,抑或是在病毒消杀、职工住宅区排查一线,都能看到罗杰忙碌的身影。回忆起“吃住不离院”的日子,他感慨用“不知白天黑夜”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经常有晚上紧急会诊的情况,工作到凌晨是正常的,有时候凌晨三四点我们还在会诊讨论病人病情。”罗杰坦言,“那个时候想的都是怎么把病人治好,怎么把防控措施做到最好,怎么稳定危重病人病情,没有时间考虑累不累。”

在接受采访时,罗杰叮嘱:“这是医务人员的本分和职责所在,没有必要大事宣传。我是医生,更是人大代表,就应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机时候豁得出去。”

3月中旬,太和医院重症患者清零。据不完全统计,太和医院累计超过500名医护人员轮番征战在定点医院、隔离病区、重症病房,有300多名医护人员鏖战发热门诊,对新冠肺炎患者做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截至目前,无一名医护人员在工作岗位上感染。

面对如此战绩,罗杰很坦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是每一位人大代表履职尽责应尽的本分,我们理应发挥好代表作用,充当疫情防控的先锋。”(王岭)

疫情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罗杰(右一)在医疗会诊工作中。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