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要闻>>
上海人大代表如何迅速传递“民声”?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上海人大网发布时间:2020-04-09 15:24:34

原标题:非常时期非常建言,上海人大代表如何迅速传递“民声”?

2020年伊始,一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彻底改变了上海人大代表们的建言格局。速度,成了衡量一切的准绳。每时每刻,情况都可能发生变化,而他们则要以最快速度在这一环环相扣的防控运行体系中寻找到薄弱点。

为确保每一条代表反映的社情民意都得到有效传递,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了代表反映社情民意汇总梳理小组。截至3月底,共收到各级人大代表提出的疫情防控方面代表建议80件。


对接物资、发布指南,为企业复工复产纾困解难

随着疫情转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阶段,上海也按下了复工复产的“快进键”。数据显示,截至3月23日,上海中小企业复工率89%,人员到岗率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已基本全面复工。

围绕已复工复产的中小企业,代表们的种种担忧随之而来。这些企业的防控措施是否到位?他们能否及时获得金融信贷支持,以追回失去的时间与机会?

上海市人大代表刘民钢认为,生产型中小企业面临的几大问题值得关注。其一,这些企业外来从业人员较多,且大多数为集中居住(集体宿舍)。其二,中小企业的卫生防疫能力和对员工的指导能力相对有限。一大批外来人员返沪,这些中小企业将面临巨大防疫压力。他建议,相关部门出台中小企业生产和员工生活防疫指导意见。

刘民钢代表的建议迅速得到相关部门的反馈。市商务委会同相关行业协会对商贸、餐饮等行业复工复产发布了工作指引,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指导意见。为帮助企业缓解防疫物资短缺的矛盾,市经信委会同市商务委每天向中小企业供应复工口罩100多万只,在“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开设防护物资对接通道,已帮助2万余家企业购买近700万只/片口罩(垫)。


为基层减负,他们带来了来自一线的声音

在疫情防控一线,有这样一支“双重身份”的队伍。他们既是社区干部,同时也是上海市人大代表。《本市居民区(村)疫情防控管理操作导则》发布以来,对居(村)防疫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但洪程栋、尚艳华、朱思欢、龚顺美等一些来自一线的市人大代表们在实践中却也发现了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多色作战图”,这是许多社区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琢磨出的创意想法。然而,当这一做法大规模复制、推广时却也带来了种种问题。比如,一些街道要求社区制作作战图、楼道图、志愿者上岗图,这些格式化的要求反而使居(村)干部在图表制作上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却无法专心走访、登记。

来自基层的代表们为广大的社区工作者们发声:不能也不应使居(村)干部在大量繁杂或重复的工作中成为不必要的“千手观音”。


从援鄂医护到环卫工人,他们为特殊群体发声

来自银行系统的市人大代表赵蓉十分“高产”,曾在2月12日这一天一口气提交了10条建议,涵盖特殊群体防疫保障、废弃口罩管理、出租房管理、专业发言人制度等。

记者留意到,对特殊群体的政策保障是赵蓉代表的关注重点,近三分之一的建议全都围绕此展开。赵蓉建议,上海的相关部门应出台更完整更温暖的一揽子关爱措施。

除援鄂医护人员外,赵蓉代表还注意到了此前甚少成为焦点的环卫工人。承担着消杀、垃圾转运等工作的环卫工人们也处在一线,承担着较大传染风险。赵蓉认为,政府应当为这些疫情之下依旧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们制定一整套详尽的保障方案,并在口罩、休息场所等基础防护设施上为其作出安排。

以此次疫情防控为契机,赵蓉代表认为,政府部门应当建立起专业发言人制度。政府层面的社会公共管理领域由政府发言人主管,而重大专业领域则由专业发言人亮相,不仅有利于提升专家话语权,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专业形象。

上海,这座拥有超2400多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在疫情“大考”之下毫不怯弱。从严而又严的疫情防控,到有序复工复产,上海的“精细化”治理能力再次经受住了考验。这其中,离不开人大代表们的点滴智慧。(王嘉旖)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