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工作>>
王静成:全力推进精准健康扶贫工作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江苏人大网发布时间:2020-03-13 13:21:02

原标题:全力推进精准健康扶贫工作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就健康扶贫工作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贫困患者能够得到积极治疗且负担明显减轻,广大贫困群众获得感增强,健康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精准健康扶贫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建议进一步大力推进精准健康扶贫工作,切断贫困与疾病之间的恶性循环,减轻贫困人口看病就医负担:

一要加强对精准健康扶贫工作的领导。健康扶贫涉及面广,需要多部门联动,国家及地方应设立专门机构协调领导实施健康扶贫工作,各级党政机关要把精准健康扶贫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对精准健康扶贫工作的领导,加大对健康与贫困治理的统筹力度。

二要进一步完善精准健康扶贫政策。构建科学的因病致贫人口识别体系,采取一地一策、一户一档、一人一卡,精确到户、精准到人,并实行动态管理。完善保障政策,在“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方面,出台针对贫困群众的倾斜政策,大幅提高保障水平。在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中设立专项经费,针对贫困群众,降低新农合补偿起付线,提高门诊和住院的报销水平,取消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比例和封顶线,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加大医疗救助的力度。

三要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建阵地”和“强能力”两手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力度,促进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同时,强化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待遇,定向培养基层全科医师,引进基层医疗技术人才,切实发挥基层医务人员的健康“守门人”作用。加强贫困地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以贫困地区交通较为便利的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合理规划、设置区域急救转运中心,财政支持配备配齐设备设施,加强急诊急救专业性培训,提升贫困地区急诊急救能力,确保患者第一时间的救治效果。

四要落实精准卫生帮扶政策。在公立医疗机构开通绿色通道,落实“先诊疗、后结算、零押金、无起付、一站式医保报销和医疗救助”服务标准,全力缩短办理周期,简化报销救助程序;进一步完善医联体建设、对口支援等制度建设;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相关制度建设,在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支持医师到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定期组织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卫生扶贫、卫生下乡、巡回医疗等活动,帮助贫困人口在当地就能看大病、看好病。

五要实施精准健康管理,让贫困群众“少生病”。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根本在于落实“不得病少得病”和预防为主要求的根本措施。积极推进“防未病”工作,做好贫困人口的健康体检、开展疾病筛查,早期发现疾病,加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控制率。通过“防”和“治”并重,强化健康干预,让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源头上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

六要丰富精准健康扶贫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特别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到健康扶贫工程中来。参考“支教”做法,在现有“三支一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支医的范围与形式,鼓励支持有爱心的医疗专家前往贫困地区帮扶当地医疗机构发展;结对精准健康扶贫,发达地区医院与欠发达地区医院结对,充分发挥大医院人才技术优势,帮助农村和贫困地区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健康扶贫工作,支持各类企业进行社会捐赠、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参与健康扶贫,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向贫困地区。

七要积极推进互联网+健康扶贫。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精准健康扶贫工作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新载体。运用健康医疗大数据等信息,精准识别、精准管理和精准帮扶,使互联网科技与精准健康扶贫政策相结合,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的动态化管理。构建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健康教育的网络平台,在线开展远程医学培训、临床适宜技术推广教学、专家远程临床病例指导、双向转诊及远程会诊等服务。(王静成系全国人大代表、苏北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理事长)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