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工作>>
脱贫攻坚怎么干?听听代表这样说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重庆人大网发布时间:2020-01-15 09:00:00

新闻背景》》》

2018年2月,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基础设施提升、特色产业扶贫、乡村旅游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12项具体行动,明确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区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巩固等主要目标。2018年9月,我市研究出台《关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深化完善脱贫攻坚政策措施体系。2019年5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就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以及做好2019——2020年工作提出一系列措施。2019年,城口、巫溪、酉阳、彭水4个县能够摘帽,33个贫困村出列、11.44万人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0.12%。

1月11日,重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全市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大会后,市人大代表们纷纷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建言献策。我市农村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怎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我们听听来自脱贫攻坚一线代表的声音。


市人大代表钱建超

深挖地域优势下足绣花功夫

“现在去彭水吃顿饭,桌子上说不定会有5种红薯产品,10种也弄得出来。”谈及脱贫攻坚,市人大代表、彭水自治县委书记钱建超充满自信,这正是彭水深挖地域优势,发展特色脱贫产业的结果。钱建超说,彭水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县115个贫困村全部销号,28859户117645人实现脱贫。“脱贫攻坚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摘帽后如何巩固已有成果,还要下一番大功夫。”

强化制度保障

“脱贫的目标是消除绝对贫困,脱贫摘帽的底线是‘两不愁三保障’,这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钱建超说,要建立“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动态清零机制,及时分析研判脱贫户可能存在的返贫风险。

“彭水自治县还有715户2442人未脱贫,虽然说量不多但任务不轻,其中68%是因病因残导致贫困,剩下的都是硬骨头。”钱建超介绍说,目前全县设立家庭作坊式的脱贫车间,同时在扶智方面下了功夫。从村到县也建立了系统的致贫研判机制。

村一级干部每周对每户的情况进行排查,及时解决或上报相应问题。乡镇一级每个月一次,县一级则每两个月一次,如此全面动态分析研判困难群众的致贫风险,及时化解。

针对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彭水自治县专门添置33台流动医疗车,由县医院专家组成小组,每周两次巡诊,与乡村医生坐诊结合,让群众不出村、不出乡就能就医。同时,建立完善医疗救助体系,健康扶贫获得国家卫健委、国家扶贫办的通报表扬。

夯实产业根基

脱贫攻坚精准到人头,也要统筹到区域。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基。近年来,彭水自治县借力大山自然优势,发展起了红薯、中蜂等产业,百姓稳定增收有了保障。

“对大山区来讲,不是研究一个新型产业就能让群众增收致富,做实传统产业更符合基层实际。”钱建超说,要利用本地自然优势,深挖发展潜力,打牢产业发展的基础。

钱建超介绍说,以红薯为例,在当地种植基础好、种植面积广,因此,他们思考延长产业链,让传统农产品变成附加值高的商品。在前端,政府加强技术指导,培育优良品种,培养种植大户,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后期,在深加工方面做文章,创建品牌,开拓市场。近年来,在彭水红薯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已形成产业链,仅去年就实现收入5.6亿元。

“同时,我们还因地制宜发展中蜂、山鸡、豪猪等项目,打牢脱贫致富的底子。”钱建超说,彭水还借力民俗生态文化特征,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产业。去年一年接待3000多万游客,带动7500多户贫困户发展。

补齐发展短板

“新的一年重庆发展有重大利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将对地域经济发展有很大带动作用。”钱建超介绍说,推进彭水发展,市级部门有统筹谋划,比如大交通建设,正在建设主城到彭水的高铁,时速350公里/小时,彭水到时也将融入全市半小时经济圈。大交通建设,将对彭水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动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要在社会发展上下功夫,比如教育是为未来斩断穷根,医疗是切除病根。”钱建超说,以医疗为例,近年来,彭水自治县建起了三甲标准的医院,但全县的整体医疗人才队伍还不强,还需要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建议市里在这方面给予一定支持。

同时,他认为,全县各机关单位的自身建设也不可忽视,要进一步压实工作作风,让干部沉下去、干实事,还要不断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让他们的理念真正跟得上形势发展。


市人大代表张儒瑶

夯实基础设施改善生活条件

2019年是酉阳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作为全市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减贫脱贫任务最重的县,顺利实现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6万贫困人口脱贫越线,贫困发生率降至0.5%,脱贫攻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酉阳自治县偏柏乡苗坝村是一个有638户、2392人的贫困村。该村在2019年10月实现了家家户户通自来水。市人大代表张儒瑶便是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产业发展渐渐形成规模。”张儒瑶介绍,全村新建“四好农村公路”15.5公里,发展油茶5000亩,养殖龙虾200亩,人居环境改造96户,自来水接入638户……

“接通自来水,真正解决了村民饮水难题。过去靠天喝水、靠肩挑水,现在村民在家里拧一下水龙头,干净的自来水就源源不断。”张儒瑶表示,随着自来水的接通,村民们对脱贫致富更有信心了。

农村产业如何发展也是张儒瑶一直关注的问题。“在今年人代会上,我将提出关于大力支持少数民族自治县发展农业产业,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结合起来的建议。“张儒瑶说。


市人大代表刘汉东

一村一项目走出富民路

“我们庙坝镇香溪村过去两年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纯利润将近40万元,其中村民得到分红20余万元。”来自城口代表团的市人大代表刘汉东是一位深深扎根农村的基层代表,谈到过去两年村里的变化,崩溪河的旅游发展是最让他骄傲的。

“我们城口县为确保产业扶贫‘带得动、有实效’,全力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加大对贫困户的产业扶持。”刘汉东表示,城口县按照“先建后补、以奖代补、不建不补”的原则,兑现到户产业补助资金,探索建立“贫困户+产业扶贫基地”“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三类利益联结机制。

据刘汉东介绍,通过实施多种扶贫惠民政策,他所在的庙坝镇下辖的10个村,村村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起了生猪、核桃等产业。

据了解,2019年,城口县共培育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90个,建立产业基地194个,90%贫困户与市场主体建立利益联结,因地制宜发展城口山地鸡、生猪、中药材、核桃、中蜂、食用菌、小杂粮等“七大扶贫产业”,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我能真切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对党和政府的感谢。”刘汉东兴奋地说。


市人大代表夏守亦

百企帮百村温暖达人心

2019年,巫溪县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1万余名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56%,脱贫质量不断提升,脱贫成果有效巩固。

“人大代表不仅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来自巫溪县的市人大代表夏守亦告诉记者,2018年夏天,他在调研时了解到,大河乡红火村有11个单身贫困户住房条件较差,作为民营企业负责人的他,决定出资40万元建设一幢“爱心公寓”。就在当年12月,这11人便开心地搬进了他出资建设的“亿联安心公寓”,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临近新年,夏守亦又给他们送去一些生活必须品,让他们也能过上舒心年。

夏守亦代表秉持初心,共20多次深入选区,走访选民,了解民情民意。多年来,夏守亦及其公司先后为巫溪扶贫等公益事业累计捐款300多万元。“如今,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收官阶段,我将继续担起这份责任,为群众服务,助力当地发展。”夏守亦说。

据了解,巫溪县以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帮扶方,以全县150个贫困村为帮扶对象,形成并完善“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方案,着力健全帮扶机制。目前,该县已有60余家企业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


》》》链接

重庆“两不愁三保障”

突出问题全部销号

重庆市委、市政府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性战役、底线性任务、标志性指标,高位推动。截至目前,5155个“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已全部销号。

重庆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以来,重庆市查找出影响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5155个,制订实施方案,定向发力。

其中,解决“两不愁”的重点锁定为发展长效扶贫产业,完善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就业转移,开展消费扶贫,稳定增加收入,确保每一个贫困人口吃穿不愁。

在基本医疗有保障方面,重庆市设立4亿元区县健康扶贫医疗基金,形成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扶贫济困医疗基金、健康扶贫医疗基金、疾病应急救助、商业补充保险相衔接的“七道保障线”。实施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重病兜底保障“三个一批”分类救治,创建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平台,医疗救助惠及贫困人口近20万人。

在义务教育有保障方面,坚持向贫困学生“输血”,支持贫困区县增强“造血”功能,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与此同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等教育资助政策。此外,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的改善与能力提升,实现“幼有所育”。

在住房安全有保障方面,我市将重点锁定为全覆盖开展农房安全鉴定,动态消除贫困户等“四类重点对象”C、D级危房。

在“饮水安全有保障”方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部分群众季节性缺水,建立管护运营机制,让所有农村贫困群众都喝上“放心水”。(曾珠 黄振胜)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