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要闻>>
2019年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文博热点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人民政协网发布时间:2020-01-02 11:51:16

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承办了“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题协商会、“推进大运河文化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开展“促进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物保护法实施与文博事业发展”“加强和改进政协学习工作”三项专题调研,开展“加强长征文物保护和红色旅游线路建设”专题视察和送文化下基层活动。

依据相关报道,本报记者整理了2019年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牵头组织的履职活动,重点围绕文博事业发展,梳理出委员们关注的几个热点话题。


热点一:

大遗址保护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大遗址保护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019年初的全国两会上,无论是各省政协、民主党派的提案还是委员个人提案,关于大遗址保护的内容颇具建树。

2019年4月,在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率调研组对山东、江苏两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调研中,委员们考察了山东临清运河钞关、戴村坝遗址、南旺水利枢纽,江苏镇江西津渡、扬州宋夹城、淮安漕运总督部院遗址、洪泽湖大堤等大运河水利工程、遗址遗迹和古城古镇。

委员们看到,通水通航之处,古城镇保存相对完好。比如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西津渡古街,保留着唐宋以来的青石街道、元代的石塔、晚清时期的楼阁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一地三城”之一的扬州宋夹城,不仅实现了原址复建为考古遗址公园,更进一步开发成体育休闲公园。山东临清“因水而起,因运河而兴”,大运河通航时期车船辐辏、商贾云集,可以算得上是一线城市。现在,断水断航的临清仅存的,是一些古代建筑的遗迹,有些甚至仅剩建筑地基。

2019年7月中下旬,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新成率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联合调研组,赴山西、陕西就“文物保护法实施与文博事业发展”开展监督性调研时,考察了汉长安城、石峁、统万城等多个大遗址保护工程。

相比陕西的皇宫遗址,山西则是木质古建筑居多,现在还有居民在这些古城古镇古村里面生活。不仅晋陕两省,全国各地的遗址各有特点,如果为了保护古建筑,让群众搬迁出去,原址封存不动,就是把“活”文化形态变成了“死”文物。

委员们认为,大遗址保护,要保护的是不同时期的遗产和记忆。目前,一些大遗址保护工程强调“修旧如旧”的概念,大力开展古建筑修复工程。“修旧如旧”要明确“大保护”的概念,不搞大建设、大开发,要保留不同时期的建筑,不能为了“修旧”而出现年代断层。

遗址文物保护要以人为本,不能跟群众生活矛盾。委员们建议,对于大遗址的保护要进一步坚持“活化”理念,将文化遗产的保护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大遗址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和遗址遗迹的活化利用。大遗址的保护应与发挥文物作用结合起来,与改善当地民生结合起来。应该在保留基本风貌的情况下,让文化活态地存在下去。


热点二:

博物馆“热”

近些年,尤其是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全国博物馆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每年参观博物馆的人数突破10亿人次,每年新增博物馆180家左右,目前,全国在各级政府备案的博物馆达到了5136家。特别是最近几年,春节期间,博物馆人气“爆棚”,这一点也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2019年春节期间,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统计,7天达到了4.15亿的旅游人次,其中40%以上旅游人次走进了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日益流行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

2019年两会上,博物馆“热”成为委员关注的焦点之一。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部长通道”上专门回答记者关于博物馆的提问,恰恰说明博物馆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

“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2019年7月中下旬,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新成率调研组,赴山西、陕西就“文物保护法实施与文博事业发展”开展监督性调研期间,考察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陕北民歌博物馆等各级博物馆7处。

此外,在2019年9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率调研组赴浙江省、北京市、吉林省就“促进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重点提案督办调研时,也对横店影视基地海上洋货博物馆、兰亭书法博物馆、中影基地服装道具博物馆、长春电影制片厂旧址博物馆等文化艺术类的专门性博物馆进行了考察。

考察中,委员们发现,在博物馆“热”里,不论是在参观者的占比,还是购买博物馆文创产品,或者在网上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年轻人都是当仁不让的主力。据调查,北京故宫访客逾半数为30岁以下年轻人。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的统计也表明,39岁以下的年轻人去博物馆的人数和次数都是最多的。一些较为冷门的博物题材纪录片和综艺节目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假如国宝会说话》等之所以能成为热点,和年轻人的偏爱也有很大关系。年轻人爱上博物馆是传统文化热向青年群体延伸的典型表现。这也意味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备了更好的群众基础。

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人民对于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大,博物馆所能提供的供给和服务远不能达到社会的需求。在这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在博物馆“热”的同时,委员们也进行了“冷思考”。

目前,大博物馆参展人数过多,小博物馆“建起来却装不起来”,各有困扰。委员们认为,博物馆不是盖一个房子,它是要讲故事的,需要有明确定位,要分工合作、强调专业性博物馆。


热点三:

大运河文化带

由京杭、隋唐、浙东运河三部分共同组成的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发年代最早、空间跨度最大、使用时间最长的运河。

2019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规划纲要》的制定,是为了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大运河文化带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推进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打造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许多委员呼吁借《规划纲要》之机对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行座谈、协商,以便更好地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推动《规划纲要》的落实。

遥想当年,邗沟初建,是在诸侯割据年代。后来,王朝统一时期,才有力量将各个小河小沟串联起来,再经过历朝历代持续不断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今日的中国大运河。由此,以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为主的大运河被看作是国家统一的象征。新时代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提出,也恰是在国家统一繁荣昌盛之时。

2019年5月24日上午,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的十三届全国政协第二十三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围绕如何“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12位全国政协委员及专家学者谈了自己的想法,提出意见建议。

此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率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组,先后3次赴山东、江苏、河北等地进行了专题调研,还组织政协委员召开多次研讨会,与有关部委进行了会前协商,并录制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短视频。同时,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上,委员们也是踊跃发言、讨论热烈,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落实好《规划纲要》积极建言资政。

从大运河的保护、申遗到提出文化带建设的今天,全国政协调研组也几次重游这千年运河。繁华背后,大运河有着难以回避的矛盾和问题,保护力度不够、生态治理薄弱、开发建设缺乏统筹等问题在发展中更加突出。

委员们认为,若要大运河文化不被人为碎片化、重复化,需要在国家的统一思路下,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实施细则,使《规划纲要》和地方细则达到战略上高度一致、战术上因地施策的效果。同时,地方细则的制定不能以各地方、各部门、各行业为割据,需要进一步打通相互之间的利益藩篱,使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在机制层面能够真正联动起来,当“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千年运河才能在流淌中释放文化生命力。


热点四:

红色文物保护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为切实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就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提出了意见。

2019年11月8日至15日,以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为团长,刘佳义、修福金为副团长的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团深入江西、贵州,就“加强长征文物保护和红色旅游线路建设”开展专题视察。视察团采取实地考察、座谈交流、访问红军后代等形式,历时8天行程2000余公里,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为长征文物保护和红色旅游线路建设建言献策。

此次视察从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出发,先后考察了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于都河渡口、瑞金中央政治局旧址、猴场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青杠坡战斗遗址等30余处纪念馆、名人故居和革命遗址遗迹,并沿着红军足迹考察赤水河地区。

江西、贵州两省开展长征文物保护和红色旅游线路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管理资源分散、配套规章制度不完善、陈列布展内容单一、方式老旧、同质化建设突出、长征沿线节点游线通达性不够、长征主题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宣传不够等问题。

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计划于2023年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在此契机下,委员们建议加强全国性立法和制度建设,统筹地方协调做好长征文物保护和红色旅游线路建设工作。合理进行空间布局,有序开发长征文化资源。对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关要求,摸清家底,克服重“开发”轻“保护”、重“本体”轻“环境”、重“纪念性”轻“真实性”等倾向,深入开展可行性研究,组织专家学者从人类历史文明进程视角审视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加强对长征文物和红色旅游线路保护、挖掘、利用。(李冰洁)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