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立法声音>>
建议加快社会救助立法进程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 法制日报发布时间:2019-12-30 10:38:16

原标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加快社会救助立法进程

为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供法律支撑


近些年,乃依木·亚森委员走过很多县市区,他感慨道,落实社会救助工作的多项政策,资金是统领,但政策要想精准到位,必须要依靠基层干部。因此,建议加大对从事社会救助工作干部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基层干部能力和水平,实施帮助指导和严管警示并行,提升干部做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前一段时间,为配合听取审议这项报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到一些地方进行调研,陈斯喜委员在调研时感受到,我国社会保障的理念思路、工作组织体系、法规政策体系、财政保障体系等方面都已基本成型,并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创新,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当中,社会救助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提起社会救助和脱贫攻坚,基本上每个发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都有故事要讲。

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助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分组审议。围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和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等话题,委员们提出了建议。


制定社会救助法时机已经成熟


委员们在分组审议时普遍认为,加快社会救助立法进程非常有必要。

张勇委员说,制定社会救助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制度保障,是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张勇指出,目前,制定社会救助法的时机已经成熟。一方面,制定社会救助法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另一方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运行平稳,为制定社会救助法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因此,建议有关方面加快工作,尽快将社会救助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当前社会救助工作相关法律法规有的还不够完善,导致有些工作还缺少法律法规依据,像社会救助机制不健全、救助对象不够规范、救助对象核查难等问题,需要从法律层面予以规范,建议加快立法进程,更好地为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供法律支撑。”殷方龙委员说。

李锐委员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特别是面对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将要圆满完成的现状,应当将近年来我国开展社会救助工作中积累的制度、政策、经验、做法和脱贫攻坚成果,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固化下来,为社会救助工作提供法律支撑。因此,建议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前期立法工作的基础上,加快立法工作的进度。


推进信息共享精准认定扶贫对象


杨震委员建议,要建立救助对象精准化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不能仅依赖于村委会或居委会盖章,否则救助可能会出现问题,“毕竟利益是巨大的,一定要建立救助对象的精准化标准和评价体系,公开透明”。

杜玉波委员指出,精准扶贫、精准救助等工作首先要做的是对扶贫对象、救助对象的精准认定,认定精准首先要信息精确。目前来看,社会救助涉及到很多部门,很多领域之间信息共享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有的同一个领域内部系统建设了很多,但集成的不多。

“比如,教育救助中有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的资助政策,从目前来看,信息还不够精确,普遍是基于学籍系统建立的学生资助系统,与建档立卡困难家庭有关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比对,差距还比较大,在很多地方、很多时候还需要人工核验,影响了学习资助资金及时、准确发放,也影响了教育救助政策的及时、精准实施。因此,要加快推进信息共享,这也是精准扶贫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杜玉波说。

刘海星委员说,目前的救助体系框架涉及很多部门的职能职责,不同单位在救助对象的界定、救助方式、补贴标准、筹资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这样会导致重复救助或是救助不足。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有效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做好文化智力扶贫和精神扶贫


如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委员们关心的话题。

李飞跃委员说,在脱贫攻坚即将进入收官之年的关键时刻,这次常委会会议安排听取审议此报告,对巩固脱贫成果、做好相关制度衔接很有意义。

李飞跃指出,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脱贫攻坚急需加强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高度关注贫困边缘群体、支出型贫困群体和失能失智的困难群体,同时,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对社会救助资金的预算投入,并对脱贫攻坚任务重的省份给予倾斜支持。

刘振伟委员建议,2020年脱贫攻坚战打赢后,脱贫后的兜底保障任务需要由社保救助体系承担,要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度残疾人、完全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帮扶脱贫的人员,全都纳入低保范围。

陈军委员建议,在做好生态扶贫、产业扶贫、政策扶贫的基础上,还要特别注意做好文化智力扶贫和精神扶贫。

“我们在工作过程中,首先要把理念、观念树立起来,希望能够借助社会力量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重视将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扩大就业出口,注重发展本地的文化事业,提倡积极健康的文化习俗和文明习惯,并进行商业价值的开发,增加受助地区群众的文化自豪感和参与感,也借助文化资源的经济效益实现文化价值的商业拓展,进一步增加受助地区和人口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陈军说。(蒲晓磊)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