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要闻>>
深入学习习近平人大制度思想交流会发言摘登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法制日报发布时间:2019-12-24 14:48:13

原标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交流会”发言摘登


树立服务意识,改进服务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郭振华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大代表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统筹谋划、不断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特别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栗战书委员长先后主持有关工作会议、常委会党组会议、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等,认真梳理分析、积极研究采纳代表们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提出的意见建议,对做好新时代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包括代表工作作出部署。6月17日,第三十二次委员长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常委会办公厅研究提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的具体措施》。《具体措施》按照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是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的定位,从加强常委会对代表工作的领导、深化和拓展常委会同代表的联系等11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的35条具体措施。

全国人大机关坚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牢固树立服务代表意识,在各选举单位的支持和协助下,以贯彻落实《具体措施》为抓手,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保障。

在为常委会联系代表做好服务方面:落实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建立常委会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机制,本届以来共邀请570人次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召开9次列席代表座谈会,认真听取和交办代表意见建议。研究制定《关于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全国人大代表机制的意见》,重点就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的工作机制、丰富联系内容和方式、健全代表提出意见建议的处理和反馈机制等作出规定。积极推动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联系相关领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代表。代表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监督、外事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在推动代表议案建议工作方面:对代表在今年大会期间提出的491件议案和8160件建议深入分析,提出交付审议和交办意见,并首次向代表及原选举单位逐一通报;确定22项、276件重点督办建议,7个专门委员会负责督办;对代表在闭会期间提出的157件建议,也认真受理并交办。推动承办单位落实加强建议内容深度分析、加强与代表沟通联系、建立答复承诺事项台账等机制,重点解决办理建议“文来文往”、书面答复后没有下文等问题。每期代表学习班都组织代表学习提出议案建议法定程序和要求,互相交流履职经验;探索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前与部门沟通机制,帮助代表了解部门重点工作和办理议案建议情况等。

在加强代表闭会期间活动组织服务方面:坚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代表工作的领导,统筹做好部分代表参与国务院大督查实地调研、考察法院和检察院工作等;认真组织代表进行专题调研、集中视察等活动,就近到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工作平台听取群众意见;积极稳妥推进代表跨原选举单位行政区域进行考察。继续全方位、深层次报道宣传代表履职风采,在全社会树立代表良好形象。

在加强和改进代表学习培训方面:今年共举办7期代表学习班,培训全国人大代表1880多人次,创年度历史新高。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近两年来,共有3100多人次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的集中学习培训。代表学习培训始终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重点任务展开。

我们要深刻认识代表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遵循和把握代表工作规律,提高服务保障代表履职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发挥代表作用,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贡献力量。


推动新时代代表工作提质增效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群众游行首次安排人大代表群体参加。来自首都北京的200名人大代表肩负全国262万各级人大代表重托,向全世界展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强大优势,展示中国人大代表的时代风采。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体现,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发展的有力诠释。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在做好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

第一,以精准组织学习培训为抓手,强化代表主体地位。一是突出政治培训。我们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代表学习培训的首要内容,着眼增强基层代表和体制外代表政治素质,在市委党校举办示范班。许多代表第一次走进党校,在浓厚的政治氛围中学习,进一步激发了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是做实基础培训。在届首之年及时组织全员培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精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履职应知应会知识技能,打牢共同思想基础。三是细化专题培训。今年以来结合机动车停车、国有资产管理、美丽乡村建设等议题举办7期培训班,共有代表309人参加,为高质量履职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以贯穿融入各项工作为主线,发挥代表主力作用。一是开门立法下基层。就修订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展“万名代表下基层 全民参与修条例”主题活动,市委书记蔡奇同志率先行动,担任市人大代表的全部27名市领导带头履责,1.2万名各级代表深入基层宣讲法规政策,当面听取24万市民意见建议,为条例修订实施奠定了坚实民意基础。二是专班推进提效率。制定促进文明行为条例时,吸收代表参加立法专班调研起草,直接征求代表意见17次,1.1万名代表参与问卷调查。三是精准监督察实情。在涉及城市交通治理的“两条例一决定”(机动车停车条例、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组合式执法检查中,邀请基层代表参加7个检查组和9个自查组,通过填写执法检查记录单反馈“身边路边周边”问题,既调动了代表参与的积极性,又增强了人大监督的针对性约束性。

第三,以建好用活平台机制为依托,落实服务保障主责。一是健全制度机制。建立新一轮常委会组成人员固定联系基层市代表制度,每名组成人员联系4至5名代表,定期走访、听取意见。建立主任会议成员固定联系区人大常委会制度,分别到联系的两个区参加重要活动,加强经常性沟通指导。组织“直通车式”联系,全市性代表活动均安排“一府两院”主要负责人同代表面对面交流。二是激活基层平台。印发加强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召开现场会推动落实,通过设议题、交任务、落责任、办活动推动市区人大工作联动,为基层履职平台注入活力、增强动力。目前,全市已建立代表之家266个,代表联络站1891个。三是畅通网络渠道。初步建成由议案建议管理、工作信息展示、文件资料查询等模块组成的履职系统,开发移动客户端方便代表网上联系、远程履职。在预算联网监督中,为代表开通查询权限,设立联网审查室,提供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方便实时监督。在初审2020年预算时,代表提出的37项问题得到市政府积极响应。


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完善发展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孙国相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在做到“两个维护”中推动新时代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完善发展、取得成效。

一、持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坚持学思用贯通,坚定“四个自信”。

一是贯通起来,突出总指引。研究制定深入学习贯彻的五年规划、年度计划和专题学习方案,组织机关及各专委会深入学习研讨,组织省市人大、党校和部分高校院所联动开展理论研究,全面把握“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丰富内涵,形成了高质量研究成果33篇。

二是深悟进去,坚持下功夫。编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论述,定期组织两级党组中心组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理解“十个坚持”;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法和监督以及代表等方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三是常态长效,强化硬约束。健全完善常态化长效化的学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两年来,邀请专家学者作辅导报告11次,在各类媒体刊发宣传报道文章150余篇,举办“周五大讲堂”30期。

二、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创造性做好人大工作,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出台《省委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意见(试行)》;制定向省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清单,坚持将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和监督计划报请省委审定,每季度、每月向省委汇报工作,重要议题提请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两年来,提请审议相关议题近40项。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制定《营商环境条例》《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条例》等15部法规,修改26部,废止16部。省委出台了《关于完善立法和法律实施监督体制机制的意见(试行)》,有效规范全省立法和法律实施工作。

三是围绕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提高监督实效。围绕空气和水污染防治法、营商环境条例,组织动员四级人大、五级代表开展执法检查。两年来,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45项,组织实施执法检查15次,开展专题调研81次、专题询问4次。

四是突出主体作用,增强代表工作活力。建立专委会联系代表工作机制,健全常委会领导与列席代表座谈制度。组织9期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推进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履职信息化联动衔接;率先制定省代表辞职办法,打破“终届制”“只进不出”的局面。

下一步,我们将依法履职尽责,不断推动新时代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完善发展,服务辽宁全面、全方位振兴。


精心打造代表履职服务“四站”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刘明波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在省委领导下,把代表工作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础工程、作为常委会的基础性工作,高位谋划,持续推进,特别是以打造代表履职服务“四站”为抓手,推动全省人大代表工作蓬勃发展、代表作用充分发挥。

一、打造学习“辅导站”,强化政治引领。

我们始终把加强代表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办好学习“辅导站”,当好政治“辅导员”。一是以分层培训提升政治素养。本届以来6次组织在皖全国人大代表参训,分6期对全体省人大代表进行培训,实现五级代表培训全覆盖,促进代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以会前集训统一思想行动。每次全国及省人大会议前专门进行组织动员,对代表提出政治要求,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开好大会上来。三是以日常实训增强政治自觉。闭会期间指导各选举单位经常向代表宣讲形势政策,每季度向代表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过实训引导代表从政治上大局上看问题,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二、打造多层“联络站”,细化双联工作。

我们从保证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出发,在线上线下建立多种联络平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一是当好全国人大代表与省人大代表的“接线员”。二是开好国家机关与省市代表的“直通车”。通过在手机App设置双联模块等,实现与代表联系“广覆盖”、沟通“面对面”、交流“一键通”。三是建好常委会和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通过持续努力,形成了上下级代表、国家机关与代表、代表与群众等多层联系新格局。

三、打造履职“活动站”,深化平台建设。

一是发挥代表小组活动主平台作用。推行代表小组“六有”建设(有场所、有制度、有计划、有保障、有档案、有实效),全省共组建五级代表小组9763个、活动室8813个。二是强化线上履职活动平台支撑。专门开发了省人大代表履职服务网络平台和“履职通”客户端,成为代表履职“掌上活动室”。三是推动专项活动平台走深走实。更多地组织代表参加调研和执法检查、法规起草论证、旁听案件庭审、跨区域视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专项活动。

四、打造制度“供给站”,实化服务保障。

我们围绕支持和保障代表履职,着力提供高质量制度供给,先后制定了20项相关制度。一是健全管理监督制度。专门作出加强人大代表工作的决定。在全国较早建立代表履职档案制度,努力构建科学、合理、全面、量化的履职评价体系。逐步推行省市两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述职,全面推开县乡两级代表向选民述职并接受评议。探索实行代表退出机制,增强代表履职自觉。二是创新履职保障制度。建立省人大代表履职补助制度,健全代表活动经费使用管理等办法。三是完善建议办理制度。将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纳入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内容。


服务代表唱响代表好声音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孙永春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更好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把人大工作的“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努力推动代表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在思想认识上,切实把代表工作放到重要位置。

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深切地认识到代表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将代表工作列入重要日常工作。召开全省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座谈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对学习贯彻“十个坚持”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行深入动员部署,对做好代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作出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决定,充分吸纳省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建议。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35条具体措施”,结合实际制定加强和改进省人大代表工作的具体措施,健全完善代表工作机制,协同推进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工作。

尊重代表主体地位,遵循和把握代表工作规律,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依靠人大代表做好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工作。2012年至2014年,连续3年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贵州环保行”活动和条例执法检查。2017年,首次跨区域邀请全国人大、水利部长江委、云南省人大和四川省人大、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共同参与,为修改完善法规提供重要依据,向全国人大提出保护长江立法建议。

二、在脱贫攻坚中,切实发挥代表作用打头阵当先锋。

在全省开展“脱贫攻坚,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组织引导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汇聚脱贫攻坚合力,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2800余次、执法检查370余次,收到代表意见建议7万余条。

脱贫攻坚战场上,各级人大代表奋力冲锋在前、英雄辈出。一批人大代表先富带后富,携手贫困群众共奔小康。省委省政府2018年表彰的全省脱贫攻坚1000名先进个人中,人大代表有290名。

三、在真诚服务中,切实为代表搭好履职平台。

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2018年出台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建设履职平台。全省建成人大代表联络站5731个,实现了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有条件的村建立了代表联络室。建成全省人大代表网上联络站、议案建议办理平台和履职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省级领导、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机制,建立与列席常委会会议代表座谈机制,及时听取人大代表意见建议。


推进人大代表工作创新发展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克恭

近年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把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创新,完善制度机制,搭建平台载体,强化服务保障,全省代表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加强学习培训,在能力素质上得到了新提高。

突出总体规划,制定代表五年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两年来共举办6期培训班,培训代表550多人次。突出内容设置,初任培训重在人大制度理论和代表履职所必需的法律法规,履职培训重在掌握履职的方式方法,专题培训重在确定不同主题。突出对象精准,探索开展点名培训与报名培训,加强与各选举单位的沟通。

二、拓展渠道方式,在密切联系上激发了新活力。

围绕互帮互促,建立在甘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一对一”“多对一”联系制度,由连任代表和新任代表、领导干部代表和基层代表结对子。围绕基层基础,建立邀请基层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在会议期间与列席代表座谈交流机制,完善联系基层代表全覆盖的制度办法,在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时就近就地邀请基层代表参加。

三、发挥主体作用,在履职尽责上取得了新成效。

助力脱贫攻坚。引导全省8.3万名各级代表发挥各自优势,投身脱贫攻坚。助力高质量发展。积极组织开展“大调研”,两年来共有300多名各级代表参加了74项课题的调研。助力环境保护。邀请代表参加执法检查,深度参与“陇原环保世纪行”活动。助力社会治理。针对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等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组织代表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等。

四、完善制度机制,在服务管理上出台了新举措。

在保障代表活动经费上用力,把建立代表履职补助制度写入省委文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按时足额拨付,并结合实际制定了6项制度。在拓宽知政渠道上用力,指导督促各选举单位聚焦代表关注度较高、意见建议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组织开展活动,使代表充分了解有关情况。在提高代表建议办理实效上用力,出台意见,完善方式,发挥代表议案建议办理信息平台作用,加大代表建议督办力度。在代表履职监督管理上用力,推进代表履职档案建设。


坚持主体地位完善工作机制

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 刘立勇

近年来,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深化和拓展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有力保障和促进了新时代武汉高质量发展。

一、注重强基固本,努力提升代表参与城市治理的能力水平。

我们坚持打牢“三个基础”,推动代表工作与时代同步伐、与改革同频率、与实践同发展。一是打牢政治基础。严把选举入口关,从源头上优化代表结构、保证代表素质。上好履职学习课,广泛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丰富代表履职知识。二是打牢制度基础。2004年制定代表议案和建议工作条例,开创副省级城市就此立法的先河。制定“两个联系”办法,出台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办法,密切常委会同代表、代表同群众的联系。制定人大街道工委工作条例,实现街道人大有人理事、有人管事、有人干事。三是打牢服务基础。履职档案全纪录,让代表既有压力更有动力。代表述职全覆盖,每年安排100余名代表回原选举单位述职。

二、注重守正创新,巩固拓展代表参与城市治理的载体平台。

我们积极搭建“三类平台”,切实把代表的独特优势巩固好、发展好。一是搭建联系平台。常委会组成人员定期走访代表,形成了连接民意、听取意见的直通车。建立代表工作室1173个。指导各区人大常委会探索代表联系群众的途径和方式。二是搭建活动平台。聚力精准脱贫,连续三年开展代表主题活动,40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组成232个小组。组织代表对35个政府部门229个处室进行评议,推进整治“新衙门作风”。聚力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代表、选民、辖区单位、政府部门多方议事。三是搭建知情督政平台。

三、注重履职担当,充分发挥代表参与城市治理的主体作用。

我们找准代表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格局。一是在服务大局中体现代表担当。围绕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筹办,开展“人大代表与军运同行”等活动,积极服务保障军运会。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代表就招商引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等提出议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代表视察,督办大会议案,推动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权力清单、程序清单、责任清单。二是在行使职权中展现代表作为。发挥代表立法建言作用,修订《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使武汉成为全国首个“限改禁”城市。邀请代表深度参加专题询问和电视问政,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三是在基层治理中贡献代表力量。坚持民生导向、持续用力,通过代表十多年持续呼吁,青山棚户区实现华丽蝶变。


听接地气声音做有底气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 朱国萍

我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这些年,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我在老百姓中间,感受到大家“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法治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党心民心越来越凝聚团结,这些都让我们当代表的越来越有底气。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底气。

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了我所在的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今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基层立法联系点考察。我在现场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四年多来,基层群众在参与立法征询的过程中不断发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1900余人次直接参与30部法律的意见征集,归纳整理各类意见建议509条,其中25条建议被不同程度采纳。老百姓在参与立法的过程中,走出了家门,敞开了心门,变被动为主动,以“主人翁”的姿态更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治理,更能用法治思维来商量和解决问题,落实实事,也切切实实地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

二、坚守初心使命的底气。

十多年的履职生涯,我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人大代表是一座桥,一头连着党和国家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百姓。

“萍聚”,既是我的代表联络站和工作室,也是基层立法联络站:平日里我敞开大门倾听接收老百姓的声音,遇到有法律草案征询意见时,召集周边的居民和相关企业单位、专家学者等相关人士讨论法条,我再把这些建议梳理汇总,带到征询会上。人民的法律吸纳人民的意见,老百姓都说,能够参与其中,十分光荣,即便是意见没有被采纳,也是一次普法宣传教育的机会。

三、民意上传下达的底气。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也让我能够有机会做好这上达“天线”下接“地气”的枢纽。

除了跟随各级人大考察调研,我会利用一切机会,与各行各业的人交谈,记录和回应他们的关切,并就其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问题展开深入调研,撰写议案、建议。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上有所呼,下也要有所应。每次开完人大会议,我会通过各种场合把党和政府的最新方针政策、依法治国的精神理念“带下来”。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三个“底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给予的自信,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给予的自信,是我们党和国家强大的群众基础给予的自信。我将带着这份自信,更有“底气”地履职尽责!

朱宁宁 整理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