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要闻>>
共饮一江水联手护长江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 法制日报发布时间:2019-11-12 10:25:40

原标题:三省一市全国人大代表围绕近海水环境保护开展联合调研

共饮一江水联手护长江

3天时间,来自三省一市,15位全国人大代表,一次联合调研。只有一个目的——保护长江母亲河。

10月29日至31日,来自沪苏浙皖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在上海启动了主题为长江口至杭州湾近海水环境保护的联合调研活动。

目前长江口至杭州湾近海水环境保护情况如何?有多少污染物流进长江入海口?3天时间里看了六个点,代表们沿长江口,听取了长江口至杭州湾近海水环境情况报告,实地参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徐六泾水文站、白茆沙水域、青草沙水源地、洋山深水港等地,深入了解了近海水环境保护情况。

调研最后一天,代表们围坐一起,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多个建议意见。


尽快从法律层面保护长江

“我叫王安忆,来自复旦大学中文系,我对于上海的水资源环境很早就开始关心了!”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王安忆全程参与了联合调研活动,每一处她都看得很仔细。

生活在上海多年,在王安忆的记忆中,苏州河在1990年前后污染就挺厉害。而过去因为有一个海水倒灌时期,上海总有几个月喝的水是咸的,现在这个现象不知不觉消失了。“水环境日趋变好背后是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王安忆说,比如滨江两岸一些老厂房的关停调整。

谈到长江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王安忆认为,这不仅是长三角四省市,甚至长江沿线的有关省市都应该纳入进来。“长江太重要了!长江周围的污染是不容乐观的,它的治理牵扯到各种因素,需要长江沿岸各地政府一起来协调。”她建议抓紧对保护长江进行立法。

“长江一直是黄金水道,长江航道经过了20多年的蓬勃发展,对于产业来讲是有极大的帮助,但是对于水环境还是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徐珏慧非常期待长江保护法能够尽快出台。“我曾看到过生态环境部有这样一组数据,长江有20万条船常年运营,每年产生的生活废水3.6亿吨,生活垃圾7.6万吨,如果不遏制的话会对长江水环境产生不小的威胁,出台法律就会对各项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为从事农业科技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秦光蔚的工作与水资源保护有密切关系。她认为,长江和海洋的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矛盾,只有坚持高质量的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完善和解决。她建议积极推广绿色农业发展,推动农业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控制好农业的面源污染,减轻农业对海洋和长江的外源污染压力。她特别提出,休耕并不是休得时间越长越好,而是怎么样进行科学休耕,如何进行生物性修复提高耕地的质量。此外,还应推广健康养殖,实行循环农业,最大限度降低对长江和海洋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

“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从法律的层面保护长江和海洋。”秦光蔚建议加快立法,从整体层面加强监管,统筹监管,建立联合监管机制,真正把长江海洋作为自己的家园。


深化水环境治理协调机制

深化水环境治理在长三角保护当中至关重要。在长江不搞大开发只搞大保护的前提下,如何共建共享成为关键。

据介绍,目前上海长江口及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主要受到上游污染和航运泄漏污染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上海地处长江流域最下游,上游来水水质对本市长江口及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存在重要影响。入海污染物总量相当惊人,远超本市近海海域承载能力。长期跟踪监测结果表面,上海市陆源入海污染物总量(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仅占长江等上游下泄污染总量的4%至5%左右。另一方面,目前上海市四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的青草沙、东风西沙以及陈行三大水源地均位于长江口,供给上海全市超过70%人口的饮用水。同时,长江口又是重要的航运通道,航运十分发达,航运事故、过驳作业、船舶污染物泄漏等环境风险隐患始终存在。

鉴于此,参加此次调研的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认为,这些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协调上下游区域、各主管部门间加强协作,联防联治。下一步,要继续深化水环境治理的协作机制,尤其是尽快实现三省一市水环境的检测共建共享机制,在基础设施上实现互通互联,共同开展长江口的监测工作。此外,在生态保护方面,特别要加强上下游水环境的联防联控,开展联合执法,尤其要在跨省市界河的治理上需加大力度,共同把区域水环境治理好。

“我们调研发现,长江上、中、下游的统筹,左、右岸的统筹,实在太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认为,只有不断加强长江全流域的污染协同治理,长江口近海生态环境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改善。

沈满洪说,上海的自来水来自四个自来水厂,其中三个是长江原水,一个是太湖原水,而原水都来自上游,如果不加大保护的话,连自来水也面临非常大的风险和挑战。

在沈满洪看来,杭州湾是各大海域中污染比较严重的,应该提到更高层面来推动治理。“杭州湾的污染因子多少来自钱塘江,多少来自长江入海口,整个长江流域对杭州湾的污染贡献度是多少,只有知道贡献度才知道责任怎么样分解。基本情况排摸清楚后,就要从全流域统筹确定污染总量及其分配方案。现在杭州湾到底能承受多少污染量并不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简单的做法就是减排,不断地减,一直减到满意为止。”

此外,沈满洪还建议建立水质检测的生态补偿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长江领域总体上是不断流的,所以可以检测每个省区、每个区域的水质,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统筹规划实现全流域治理

尽管在宁波工作,但是在上海生活了30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黄政仁亲身经历了上海30年的水质变化。他建议进一步重视整个长江流域的开发,对于建设中的重大工程,要充分考虑相关影响的可逆性,多做惠及后人的事情。尤其是在建设工程对近海生态,对近海段内的大江大河的生态的影响要更多考虑。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产业发展集团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事业部工程部经理赵伟在调研过程当中感触颇深。在他看来,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监测站来讲,如果作为长江角的区域,应当把监测站所有的数据在一个平台进行收集,实现信息化资源共享,从整个流系来讲就可以整体看到长江流域水文的情况。除了信息共享,赵伟认为还应当实现技术共享。“我来自企业,我们也有一些工业污染的排放,我看到上海工业园区实现全收集全处理,这种新技术的应用在长三角应该有一个推广,带动其他一些地区技术革新和技术开发。长三角经济是一体化的,不管从制度建设层面,包括规划层面,还是后期执行监管,都要多做长远统筹的规划。”

“我认为生态补偿模式对长江上游地区共同治理很有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副所长张莉建议,长三角地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衡量评价,扩大生态补偿规模,将保护模式延伸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促进长江上中下游的共同治理。

此外,代表们还都提到了宣传节水、减少污染的问题。

“解放初期,我们每个人就十几升水人耗水量,现在人均两三百升,耗水量是巨大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浙江省水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刘锐也认为,要积极引导老百姓的节水观念。“如果想从源头上进一步减少污水,就需要改变人的行为模式。”(朱宁宁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