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人大理论>>
干部是决定性的因素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陕西人大网发布时间:2019-10-16 09:35:00

原标题:干部是决定性的因素

——关于加强县级人大工作的思考

事靠人来干,加强县级人大工作,必须首先解决人的问题,只有依靠一帮“硬人”,才能撑起人大的天。

当前,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结构一般是这样的:一是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年龄普遍偏大,多数只能干满一届就会到龄退休。虽然我们提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但是,自然规律毕竟是任何人也无法违背的。说破天,摸爬滚打了半辈子,已经走到了最后一个岗位,绝对不可能再有上升的空间了,这和当年在政府或党委部门工作的性质完全不一样了,以前是干事的,现在是看事的,精气神不衰退一些是不可能的。实话实说,任何人都有血气方刚的时候,也都有年老力衰的时候,如果我们强行否认这个自然规律,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二是常委会委员年龄普遍偏轻,有些甚至可以连续干满三届或者还要多。上次县乡人大代表换届后,虽然各级党委都提到拟提拔干部要有人大干部经历,但事实上,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提拔的可能性确实不大,一些30多岁或者40多岁的委员看不到前途,认为自己可能要在现在的岗位上干到退休。无需否认,很多地方,这种情况确实普遍存在。那么,试想一下,这些年轻力壮的委员,政治上没有晋升的可能,干事激情从何而来?三是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多数都是公务员出身,特别是驻会同志,按照干部配备要求,都是公务员身份。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县级人大常委会监督“一府一委两院”工作,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但是,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来源相对单一,尤其是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几乎都是行政领导出身,缺少法律、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外行监督内行的问题相当突出。作为曾经的领导干部,或者说担任了多年领导干部,工作经验,能力和水平不能否认,但是,专业知识涉猎不多,如何成为内行,有效监督?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只有正视问题,才可能解决问题。加强县级人大工作,人的问题必须解决。一是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年龄结构。《少年中国说》中有句话,年轻人常思将来,老年人常思过去。这话虽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但毕竟是带有普遍性的。配备常委会组成人员时,要有年龄大的,这些同志有经验,有威望;要有年龄轻的,这些同志有血气,有闯劲;当然,也要有些中年人,避免换届时干部断档。二是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知识结构。监督对象在本职岗位上可能已经工作了多年,更不必说他们还有一帮业务骨干帮忙出谋划策,而常委会组成人员绝对不是无所不能的天才,调研前只是粗略看了几份文件,审议前只是简单读了几部法律,就要提出一些更“高明”的建议,可能性有多大?所以说,要按照工作需要,给常委会配备方方面面的人才。依据各级编制文件,常委会驻会委员都是公务员,那么,在配备非驻会委员时,就不能不充分考虑各类知识型人才的加入,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避免外行“瞎监督”内行的问题。三是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政治前途。一个看不到光明前途的人,他的工作积极性到底能有多高?这个问题是不需要回答的!只有真正落实拟提拔干部要有人大干部经历的要求,给常委会年轻委员一些希望,即便希望未必在每个人身上都能成真,终归比没有希望要好得多。

有了一帮能干事,肯干事的人,我们的事才可能干到最好。(陈增长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