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风采>>
老教师 新代表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重庆人大网发布时间:2019-09-29 15:50:05

看着河边堆积的一垒垒砂石,邓思平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建议提了三年,现在终于动工了,我这个新代表也算起到了作用。”

70岁的邓思平3年前当选黔江区沙坝乡人大代表,这是他第一次当选人大代表。这件建议便是他提的第一件建议。而在这之前,他当了近30年人民教师。


不吃午饭的村小教师

回忆起在沙坝乡十字村小学教书的时光,邓思平充满了怀念。

1968年,19岁的邓思平当上了十字村小学的全科教师。

“当时我文化也不高,才初中毕业,但是由于在农村大家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所以,初中毕业后,就被留在村小教书。”邓思平说。

当时,从邓思平家一路步行到十字村小学需要一个多小时。因此,他每天早上都是7点从家出发赶往村小。“那时学校没有食堂。到了中午放学,两个小时的午休时间,根本不够回家吃饭,我只好等着下午放学后吃晚饭。” 邓思平告诉记者,不吃午饭、不睡午觉也有好处,他每天都能利用中午时间给学生们补课。

当记者问他,一天10个小时都待在学校,累不累, 邓思平不假思索地回答:“累是累点,但很值得!为了学生们的前途,这点牺牲不算什么。”

邓思平教的一个学生后来考上大学,那是该村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那个年代,自己的学生能考上大学,那份骄傲是其他人体会不到的。” 邓思平感叹。


教书匠蹬起了三轮车

1994年,邓思平被学校派去石柱进修学习。这本是一个提高教学水平的好机会,但放在邓思平那里却是喜忧参半。“家里的三个孩子要读书,我去进修后工资要少一些,生活压力比以前更大了。”邓思平说。

考虑良久,邓思平还是去了。

1994年暑假,邓思平的进修学习告一段落。他一直想利用暑假打份工,弥补对家庭的亏欠。“当时也不知道自己能干啥。有一天,我看到城里街上蹬三轮的,就觉得这也不错,不用出多少成本,靠劳力就能挣钱。”

那个炎热的假期,邓思平开始每天蹬着三轮车载客。半个月后,邓思平渐渐熟悉了城里的路,生意也好了起来。可这时意外却发生了。

“都怪他瞒着我去蹬三轮车,这么热的天,一直在外面跑,热急了就喝口凉水,结果胃出血进了医院。”邓思平的妻子告诉记者,他平时上课饮食就不规律,这一次更刺激了他的胃病。

2001年,由于严重的粘膜性胃炎,邓思平不得不离开他挚爱的教学岗位。


群众的信任就是动力

退休之后,邓思平依然闲不住,经常帮助村民解决纠纷、化解矛盾。2016年,褪去教师光环的他有了一个新身份——人大代表。

“刚当上代表那一年,我反复想我能为村民们做些什么?”邓思平说。

一天晚饭后,邓思平像往常一样在村里散步,走到后灶河看着河水漫上来淹没了大片良田,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之后,他到附近农户家调研。农民们告诉他,1982年的洪水,后灶河沿线200亩水稻全数淹没。1998年的洪水,后灶河沿线100亩水稻全部被毁。而且每年涨水都会淹没一片田地。

“流经我们十字村的这条河已经造成过非常严重的后果,我们为什么不修建河堤,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2016年12月,邓思平提交了他的第一件建议——《关于建设十字村后灶河河堤的建议》。

这几年,为了让这一建议得到落实,邓思平一直在努力。带领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踏勘、向村民征求建堤的建议,他都看作分内事。

2019年9月,后灶河河堤建设工程启动。邓思平站在河边,指着前方,兴奋地对记者说:“那里将建起1500米长的河堤,到时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水患了。”

“今年是新中国70华诞,我也满70岁。这一建议得到落实,是我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也是送给祖国的一份礼物。” 邓思平说 。(曾珠)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