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风采>>
滕厚胜:乐在乡村促振兴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山东人大网发布时间:2019-09-23 14:08:59

滕厚胜,1983年从部队退伍回村担任村干部,1988年任村党支部书记。三十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他扎根乡村,服务乡亲,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他本人先后两次被授予市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连任七届莒南县人大代表,系第五届沂蒙乡村之星、莒南县劳动模范。当人们问及个中的艰辛和成功的秘诀时,他只是微微一笑,说:“如果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心里有群众,行动为群众,要为群众出一辈子的力。”

坚持学习强素质。坚持学习强素质是他担任支部书记以来的一条重要经验。不断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面对新时代新目标,如果忽视和放松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理想就会淡化。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更好地尽职履责,是他反复思考的问题。日常工作中,他除积极参加县、镇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外,还坚持自学,开拓自己的视野。多年来,他对政治理论、科技、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干了工作不总结,等于种了庄稼不收割”。对工作取得哪些方面的成绩、存在着哪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扬长补短,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履职能力。2016年以来,由他发起建起了滕家河村微信群,既方便了工作,又加强了同群众的联系,增强了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作为一名老支书、老代表,他觉着也存在着一个“新旧动能转换”的问题。要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根本途径在于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不负众望勇担当。1988年,滕厚胜担任滕家河村的党支部书记。当时的滕家河是个乱摊子,村集体背着10万块钱的外债,人心涣散,村里大小会开不起来。面对这样的局面,他就下定决心,既然组织上让我撑起这个村,咱就得负得起这个责任。党员心不齐,他就挨家挨户找党员谈话。1个多月后,成功地召开了一次全体党员、村干部参加的会议,原来不露面的党员也开始向党组织靠拢了。1995年,滕家河村由原来的落后村逐步发展为全镇先进村。

群众的需求就是他的工作任务,群众的期盼就是他的工作目标,解决群众的疾苦就是他工作的着力点。任县人大代表期间,他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在充分了解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向县、镇人大提出意见建议10条。

2015年4月30日,贫困群众滕厚俭家发生了火灾。两年间,不幸接连降临在滕厚俭一家人身上。2014年,滕厚俭的妻子因意外摔伤锁骨骨折,他的儿子因患病毒性脑炎医治无效去世,儿媳改嫁,给老两口留下一个5岁患有先天性脑残的孙子;2015年冬天滕厚俭被查出得了直肠癌。祖孙两代的重病,不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而且负债累累。2015年4月30日上午一场火灾将他家仅有的5间房屋烧光。这样的遭遇深深刺痛了滕厚胜的心。火灾发生的当天,滕厚胜在第一时间草拟了一份爱心倡议书,并将这份倡议书提交到镇人大,同时在滕家河村微信群发布了爱心倡议书。镇人大收到倡议书后,立刻向文疃镇党委政府提出帮扶困难群众滕厚俭的建议,该项建议立刻被采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即刻组织人员进行帮扶和房屋建设。滕厚胜积极组织村民开展爱心捐款,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他带头捐款500元,其他村民也踊跃捐款。短短的一个星期,滕厚俭家的5间新房已经建成,收到社会各界爱心捐款66496元,点燃起这个贫困家庭继续生活的希望。其事迹在2016年5月16日《农村大众》报上,以《一份爱心倡议书“唤”来6万慈善款》为题登载。

严以律己做表率。心有所戒,行有所止。作为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人大代表,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始终做到公私分明。长期与村里的兄弟爷们打交道,更要大道处事。特别是在承包经营地的发包、宅基地的安排、村级财务收支、建设项目的报批、低保户的评选、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等方面,公正合理地安排,全部实行“四议两公开”。摒弃宗族观念,从群众和工作的实际出发,对事不对人一碗水端平。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对财务管理,村两委五天一审账、民主理财小组每月一审核、村务公开栏每月一公开,对需公开的事项,一律在公开栏中公示,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对工作的透明,就是对群众权利的尊重,就是对两委工作的监督,同时也是赢得群众的信赖、支持,形成干部群众齐心合力实现双赢的过程,和谐的干群关系始终是促进全村经济和公益事业发展的法宝。近年来,滕家河村也先后荣获市级民主法制示范村、市级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服务至上促发展。县、镇人大组织开展的“办实事、谋发展、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为基层人大代表提供了发挥作用的平台。活动中,他注重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稳定:妥善调处全村各类矛盾纠纷,他在村里建立了人大代表接待站并担任站长,带头接待群众反映问题,接待站设立几年来,先后接待群众210多人次,解决问题98件。刚开始,接待的都是本村的群众,后来接待站“名气”越来越大,四邻八村的群众有问题都来反映。反应的问题既有邻里间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又有积攒多年的疑难杂症。解答群众疑难、排查矛盾纠纷、化解各类矛盾已成为他联系群众、尽职履责的常态。一手抓发展:早些年到过滕家河村的人都知道,村庄建设基本没有规划,乡间土路曲里拐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道路交通成了发展的“拦路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带领干部群众硬化大街小巷6万余平方米,双瓮式改厕630户,为70岁以上老人和贫困户免费安装了自来水。为解决全村76户、108人的脱贫问题,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他掰着手指头算,为一家一户想脱贫办法。通过积极考察周边村庄的农业种植情况,结合村自身特点,最终确定了发展丹参种植、大樱桃种植草柳编、光伏发电等产业。其中丹参种植290亩,每户贫困户能够拥有2亩的种植面积;流转土地200亩发展大樱桃,待投入市场后,每亩可收入8000余元;草柳编产业覆盖全村76户贫困户、108口人。至2018年底,全村的76户贫困户、108口人已全部脱贫。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何须伤。他就是这样的耕耘者。新时代,他将不忘初心,永葆本色,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平凡的基层工作岗位上彰显人大代表的时代价值!  (孙运旭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