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风采>>
郑传玖:不忘初心 返哺家乡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人大论坛杂志社发布时间:2019-09-19 15:04:28

9月8日至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9期代表学习班在贵州遵义市举行,256名全国人大代表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专题学习。学习班首次以“代表论坛”的方式,邀请了6位工作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第一线的代表,上台发言介绍经验。来自贵州的全国人大代表郑传玖以“不忘初心 返哺家乡”进行了交流发言。

郑传玖在十三届全国人大第9期代表学习班“代表论坛”上交流发言

我出生于正安县安场镇的一个小村庄里,那里有山有水,就是经济条件差、生活不富裕。在出生的那个年代,大多数家里人均不到一亩地,用的是煤油灯、走的是泥巴路、吃的是苞谷饭、穿的是破旧衣,一直以来都是贫困落后的代名词。

为了生活,我和其他的乡友一样,随着打工的大潮远离亲人、背井离乡去了广东。刚到广东不久,在我哥哥和其他乡友的帮助下,我走上了吉他制造的生产线,从此便与吉他生产结下了不解之缘,命运也从这里开始了改变。

我记得,那时候在广东一个月的工资,顶得上老家在田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干一年的劳作收成。慢慢地,外出打工就成了正安人心中的希望和目标,很多人初中都没有毕业就走上了打工挣钱的路。所以整个正安就成了劳务输出大县,这个拥有65万人的县到现在仍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打工。

人们愿意背井离乡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很多打工人的梦想很简单,也很现实,就是挣到钱回家盖新房、娶媳妇、培养孩子、赡养老人。中国人都是有乡土情结的,如果在家乡能够务工,谁也不愿意跑那么远。

交通的闭塞、大山的阻拦。造就内陆山区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把贫困围在了大山深处。

我刚出去打工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是我的父母和妻儿。我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不想自己的父母成为“空巢老人”。但随着贵州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数据让贵州与世界连接,大交通让贵州与祖国同呼吸,大旅游让贵州以多彩的身姿展示在神州大地上。这些变化,也影响着我的家乡。村庄在变,道路在变,生活在变……

2012年底,我和我哥哥在广东的吉他制造厂有了起色,于是产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恰逢其时,当时正遇到正安在招商引资,县委、县政府希望正安本地人回乡创业,所以一拍即合,我想回到家乡的愿望如愿以偿。

2013年,我的第一条生产线正式在正安落地。当然,大家都知道,返乡创业,困难很多!造吉他,多用进口木材,走海运到广州。到正安,材料运进,成品运出,仍需经过广州,来去路远,成本“三级跳”;设备维修、细碎配件,在广州一个电话全到位,到了正安,什么都要靠广州那边“接济”,甚至连打包吉他的纸箱,也无处采买。也许是朴素的故乡情支撑着我,让我没有了退路。可喜的是,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我在广东的全部生产线都迁回了正安。

如今,我的吉他产业蒸蒸日上,成为正安县的一块“活广告”。2018年,我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当选后,我不禁在心里问自己,如何才能当好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投桃报李,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正安县脱贫,让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成了我要为之努力去作的事情。

为此,在同行圈子里,我逢人就夸正安的扶植政策好,政府说话办事靠谱。许多吉他企业听我的“游说”,纷纷入驻正安。“正安国际吉他产业园”一天天热闹起来,正安的经济数据也一天天好看起来。而我们厂里的员工从当初的不到100人发展到现在的713人。

在我厂里有一名员工名叫王学军,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老小一共6口人,进厂之前一直在外打工,虽然收入对于补贴家用来说也还足够,但是代价是对父母无法尽孝、对孩子无法尽责。在我的厂里上班后,每月工资4000元左右,当他拿到第一份工资的时候,高兴地对我说:“以前在外面打工,一年来回奔波,挣的钱还不够花销,日子过的十分艰难,现在在家门口上班了,工资不比外面差多少,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出了家门就进工厂门,再也不用背井离乡讨生活了。”当听到王学军的话和看到他满足的笑容时,我更加坚定了我的初心——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正安县脱贫,让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

在回家乡的这几年,我自助贫困学生、赠送教学物质、免费给学校送吉他,优先招贫困户进工厂,进厂的贫苦户除了正常工资以外,每月还能享受200元的贫困补贴。但是,光靠这样作我觉得远远不够。随后,我又成立了神曲“1+1+1”基金:就是公司每出货1把吉他,就提取1元钱存入基金,用于帮助1户家庭。比如公司在2018年出货50万把吉他,就有50万元存入“1+1+1”行动专用账户,这个行动主要是为了应急救济本县那些突发灾难的贫困人口及资助部分贫困家庭大学生就学。现在我又思考着如何在村里建立“扶贫车间”,让农村的群众能够坐在家里打工,补贴家用。

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我想着我一个厂的就业量只有几百人,怎么能让更多的群众不再背井离乡呢?于是我帮着政府一起招商,把我朋友圈里的人也叫到正安来开厂创业。现在看来效果不错,当初是政府上门找企业,现在是企业上门找政府。现在整个正安经开区拥有吉他和吉他配套企业54家,2018年整个吉他产业园已实现产销吉他600万把、产值约60亿元,解决就业13978人,其中贫困人口1294人、带动6690人脱贫。

虽然吉他产业的带动成效显著,但对于全县20多万在外务工的人数来说,占比连10%都达不到。为什么要谈到外出务工这个数据?在我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现在的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的农村,在家人口16岁以上50岁以下的人十分稀少,劳动力的流失甚至对村级行政机构都产生了影响,民选干部、农村党员的年龄层次很多都在45岁以上,干部出现了严重的断层。这对于即将要进行的“乡村振兴”战略来说,是一个致命的问题。虽然近些年正安通过产业革命、“三变”改革等吸引了部分人员的回流,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在我看来,“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人,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者和新时代新农村的建设者。要想实现“乡村振兴”,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做到劳动力的“回流”。

从我自己的本行来说,企业的发展带来的劳动力的回流是一个方法,但是真正要大面积带动劳动力的回流,其实习近平总书记早就给出了答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贵州而言,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就拿正安的桴焉镇来说,这个地方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年平均温度24度左右,又毗邻重庆,发展避暑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像桴焉镇这样的地方比比皆是。找到了开启这个绿色银行的钥匙,就能激发当地乡村的吸引力,不单是吸引游客,还能吸引劳动力回流。

就桴焉镇而言,目前每年就有上千人次的重庆人到此避暑,但在2017年以前,来此的人并不多。为什么这两年来的人逐年增加?关键在于南川至正安的高速贯通。因此开启绿色银行的第一把钥匙就应该是交通,虽然现在贵州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但对于全国的旅游市场来说,高铁才是缩短游客旅程的最好方式。所以在今年的人代会上,我的一个代表建议就是建议涪柳铁路过正安。如果说高速拉近了正安与重庆的距离,那么高铁将拉近正安与全国的距离。目前,通过脱贫攻坚村村通、组组通、通寨路的建设,正安乃至贵州其他贫困地区的交通最后一公里瓶颈已经打破,把这些“毛细血管”接上高铁“大动脉”才能保证有充分给养支持当地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农旅一体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对于乡村旅游而言,正安在快速制造就业岗位上还有自己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那就是页岩气。正安页岩气储量大、品质高,如果页岩气的发展能够形成产业链,不仅会吸引大量劳动力集聚,还会吸引一大批靠能源发展的产业集群。所以今年我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的另一个代表建议就是要尽快推动正安页岩气的开发利用。

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我将以这次人大代表学习班为新的起点,将脱贫攻坚事业进行到底,为乡村振兴做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新的更大的贡献。(刘瑶)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