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风采>>
徐智杰:精细守卫城市的美好“十二时辰”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上海人大网发布时间:2019-09-18 16:51:02

一年四季,无论寒暑风雨,不分晨昏昼夜,总有一个身影走访调研、听取民声、主动思考、积极协调,履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代表职责,整理并提出多项代表建议;面对精细化城市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琐碎繁芜,这七尺男儿磨练出了一颗“绣花心”,用细致、耐心、坚韧、热情守卫着城市的每一寸美好。他便是上海市黄浦城管南京路步行街中队副队长、黄浦区二届人大代表徐智杰。

黄浦城管南京路步行街中队承担维持着街区日常秩序的任务,他们所管辖的范围从和平饭店一直到国际饭店。日常工作外,中队还承担了一个特殊的角色:基层立法联系点,让政府在立法中更好地集中民智、反映民意。

设立这个联系点后,前后有8部法规立项在中队进行了提前征集。就拿垃圾分类来说,徐智杰带领团队座谈、走访大量企业单位、社区居民,对南京路步行街上的游客提出垃圾分类课题……在垃圾分类正式实施的前一年,这些工作就已经在中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起初,社区居民的抵触几乎是一边倒的:老式小区硬件设施差,无法实现四分类;住房面积小,10多个平方米里要住三代5口人,如何放得下4个垃圾桶;上夜班,双职工,实在没有时间倒垃圾……对此,徐智杰一遍一遍把垃圾分类的好处解释给居民,不仅在居民代表会议上讲,走访中更是不厌其烦地个别讲、反复讲、详细讲。他一家一户去说服、去沟通,并将问题汇总、梳理,千根线万根线地“绣”着这道难题的解法。在他看来,整个介绍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再困难也充满意义,它让群众在立法中参与度更高,同时也完成了普法的过程。

经过多轮的沟通,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理解了垃圾分类的意义,政府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决心,从不理解转变为自主破解难题:遇到无法改造的状况,就先实现干湿分离;房间太小不能实现4个垃圾桶,就先实现4个垃圾袋,意识先跟上;相邻的弄堂,投放垃圾的时间适当错开,可以满足不同生活节奏的居民……

除了老式居民区,南京路上的百货商场在垃圾分类中也有绕不过的难题。徐智杰积极协调资源寻找解决途径,方便他们实现化零为整,统一收集。南京东路街区是全上海老外最集中的街区,如何让来沪旅游的老外遵守垃圾分类?徐智杰和城管队伍里的英语达人们一直琢磨用英文规范化指导大家垃圾分类。

徐智杰的职业敏感让他时刻都关注着城市管理的每个细节。有一次,社区里一位八旬老阿婆骨折了。徐智杰一打听,原来为了进行煤气罐电子化管理,相关部门撤销了街区里的煤气站,要大家外出更换卡片。老太太平时不出门,换了几部车后晕头转向一脚踩空,骨折了。徐智杰立刻想到,街区里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不能再出事。他联系相关部门说明情况,最后延缓了换卡的截止日期。相关部门也跨前一步,来到社区,为腿脚不方便的老人们进行集中办理。徐智杰,用心用情用责,得到了居民的认可。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