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风采>>
龙安平:泥路变大道,茶园变“钱”园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四川人大网发布时间:2019-08-06 14:43:27

12公里蜿蜒崎岖的水泥路,是祥和村迈向幸福的康庄大道;2500亩绿意盎然的生态茶园,是祥和村增收致富的美好“钱”园。祥和村,一个富有吉祥、和谐韵味的山区村,正在以它独有的魅力向世人展示它的“蝶变”。在这场“蝶变”中,凝集着一个人九年的呕心沥血,他把辛勤的汗水洒在了祥和村产业发展和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用高耸的肩膀担起了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重任。他就是被老百姓称为“龙代表”的雅安市芦山县太平镇人大代表、祥和村村文书龙安平。


一腔热血洒家乡

36岁的龙安平,是一个土生土长、充满热血的农村男儿,怀揣着梦想,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军营。部队退役后,龙安平带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此时恰逢村“两委”换届选举,坐不住的龙安平主动请缨,经过层层“考核”,龙安平成功当选为祥和村村文书,2016年又被选为太平镇人大代表。老百姓的一致的认可,让龙安平卯足了干劲,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个名堂,但“初出茅庐”的他哪里知道村里的事情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龙安平(左二)指导茶叶病虫防治

祥和村位于雅安市芦山县北部山区,距离县城35公里,是一个偏远的山区小村,全村耕地面积650亩,人口1926人,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群众收入来源单一,村级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路不通,出栏的肥猪、成才的林木不好卖;饮水难,村民吃水费时费力;收入低,村民不得不远走他乡务工挣钱……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接踵而至,龙安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要想富,先修路。“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争取项目,保证完成祥和村的道路硬化建设。”在一次接访来访的老百姓,龙安平掷地有声地表态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龙安平积极呼吁,组织辖区内人大代表对全村农村道路现状进行走访调研,提出了《关于加快祥和村农村道路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议》。这一建议受到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庚即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现场踏勘、论证,最终决定实施。在得知建议被采纳即将实施后,龙安平心里乐开了花。施工前,他走村入户做实群众工作,积极协调土地,解决纠纷;施工中,他事无巨细,经常到施工现场监督查看工程质量和进度。在龙安平的不懈努力下,在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祥和村完成了12公里通村、通组公路硬化,修建了12公里产业作业道,通村、通组公路硬化率达到100%。同时修建了龙坪上组滚水坝1处、大树子组便桥1座,改造危旧房30户,新建慢滤池1个,彻底解决了祥和村114户8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基础设施好了,老百姓出行方便了,产业发展根基打好了,看到这一切龙安平由衷地笑了。


满腔豪情抓产业

路通了,可如何改变这“穷山僻壤”的落后面貌,让这条幸福路成为全村人致富的康庄大道?这成为了龙安平上任后的第二个大难题。长期以来,祥和村老百姓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玉米、蔬菜等农作物为主,产量不高,收入低。为了增加收入,大部分年青人选择外出务工补贴家用,看着一亩亩被撂荒闲置的土地,龙安平心疼不已。等不来、靠不来,出路只有自己找。龙安平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万丈豪情,同村“两委”外出参观考察,并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最终确立了祥和村以种植高山生态茶作为全村脱贫致富的重点思路。

敲定了方向,说干就干。从挨家入户做宣传动员到成立了芦山县祥和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强力推进土地整理到现场督促栽种茶苗,从邀请技术人员传经到自己登台“念经”,龙安平从举步维艰到柳暗花明,推动了祥和村高山生态茶叶产业发展。用他当时的话说,“我是豁出去了,功过留给后人评说。”他以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1万元入股专合社,经过一年的辛勤努力,新发展茶叶种植600亩,总面积达到2500亩。“新栽的茶叶,4年以后可投产,按照入股比例进行红利分配,预计每年可以给村集体经济带来2万元的收益。”龙安平说。

在龙安平的辛勤付出下,如今的祥和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四好村”、省级“六无”平安村,真正印证了“祥和”二字。“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茶旅融合示范村,真正让祥和村上千亩高山生态茶园变成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美好‘钱’园。”提到祥和村的未来,龙安平信心满满。


不忘初心勤履职

2019年,中共芦山县委提出了“壮大纺织、中药材、文化旅游三个支柱产业,加快建设灾区绿色发展振兴示范县、争创省级生态示范标杆县、争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强县,努力在绿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在全市前列”的“三个三”发展定位。芦山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县委“三个三”发展定位,深入开展人

大代表“四个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活动的意见》,在全县各级人大代表中深入开展“四个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活动。被称作“土秀才”,有着丰富种植经验的龙安平被安排跨区联系大河村药材种植大户赵思成及周边种植农户。

60多岁的赵思成是大河村木坪子组人,和他一样,村里有近30户群众种植中药材。“龙代表联系我们,领着我们种植中药材,去年我种植了1100亩厚朴、100亩天麻、200亩川牛膝、300亩云木香,天麻今年下半年就能采挖4吨左右,按照现在行情,能卖个80多万,川牛膝、云木香明年也能采挖,产量有1150吨左右,估计能卖350万。”雨过天晴,家住大河村木坪子组的赵思成来到自家的天麻地里除草,再次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

大河村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区,山间满目苍翠,林下土壤富含腐殖质,空气冷凉、阴郁、湿润,为种植中药材提供了天然条件。但是“怎么种、如何管、卖给谁”成了药农心里的一大难题。“四个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活动开展以来,龙安平帮助赵思成及其余6户药农创建成立了“大河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组织专合社成员到洪雅、宝兴等地参观学习,聘请县农业局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隔三差五就跑药农家田地里查看药材生长情况,指导灭虫除草。“我以前也种过药材,但没想到要种好还有这么多讲究,行距、窝距、锄草、施肥要讲科学,药材种出来了,市场销售又是一个大问题。龙代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技术,还帮我们打开了销路,提前联系公司收购,给我们吃了定心丸……”大河村药材种植农户何本康说道。

如今,大河村木坪子组赵思成等7户农户在龙安平的联系带动下,种植厚朴、天麻、川牛膝等中药材达到2000余亩,顺利实现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目标,往日闲置的荒地成为种满药材的“金山银山”,一株株中药材也渐渐成为老百姓的“致富草”。中药材产业不仅成为了大河村产业发展的一支“新军”,更是龙安平作为人大代表履职道路上获得的一枚“功勋章”。

从为老百姓“发声”修路,到带领老百姓增收致富,风里来雨里去的九年里,龙安平从当年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成为了成熟稳重的“老文书”和“老代表”。九年里,他吃过“闭门羹”,流过“伤心泪”,甚至打过“退堂鼓”,可看到漫山遍野的茶叶、药材时,更让他铭记着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神圣职责。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