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地方人大>>
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榆次探索”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黑龙江人大网发布时间:2019-07-16 09:00:00

原标题:人大代表“三级体系”密切联系群众的“榆次探索”

一条条代表建议落地见效,成为政府推出的惠民举措;一份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亮点频现,为地方经济社会民生各项事业发展献计献策;一项项代表联系群众的举措相继实施,打开了代表倾心履职、高效务实的生动局面……

今年以来,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人大常委会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活动为契机,以联系群众“三级体系”为平台,以务实管用的工作举措为保障,不断巩固和扩大大讨论活动成效,探索形成了新时代“代表机关”的典型经验。


党委重视 筑牢人大工作坚实保障

近年来,中共榆次区委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强化履职支持、强化工作保障、强化能力建设。坚持党的领导,是建好“代表机关”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所在。

中共榆次区委高度重视新时代建设“代表机关”这项政治任务,召开中心组专题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论述,专题听取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汇报,出台文件具体落实全国人大党组关于进一步密切代表联系群众和山西省、晋中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要求,确保了“代表机关”建设工作高举旗帜、高点起步、高位运行;榆次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折不扣抓落实,形成了“党委重视、人大主抓、政府支持、代表满意、群众受益”的工作格局,在全区“代表机关”建设中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注入强大力量。


“三级体系” 建起联系群众“连心桥”

今年春耕备耕之际,一支来自乌金山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代表们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宣讲、联系、走访”活动。坐在田垄上,走在大棚里,踩在泥土中,搭起了一条条代表和群众的“连心桥”。随之,六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相继摆在了当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案头,为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增添了新的动力。

搭建联系群众“三级体系”,是建好“代表机关”的重要平台和有效途径。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榆次区人大根据代表实际,探索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活动室以及人大代表服务岗,开通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直通车”。

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站突出了一个“全”字:功能全、活动全、代表全。把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全部编入20个代表活动小组,入驻20个“联络站”,在闭会期间开展各项履职活动。“联络站”建设按照“3452”的工作思路,即:围绕议政督政、接待选民、履职展示的“三大功能”;以建设代表提升能力的“充电站”、收集意见建议的“汇集站”、议事督政恳谈的“监督站”,联系服务群众的“便民站”的“四站”为定位;以布局科学化、建设标准化、运行制度化、服务特色化、活动常态化的“五化”为途径;以代表联络站提档升级、代表履职提能增效,代表满意、群众满意的“双提双满意”为目标,高质量、高标准地打造“代表之家”,进一步密切了常委会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双联系”,发挥好“联络站”作为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职尽责的主阵地作用,使进驻“联络站”的代表成为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密切联系群众的“主力军”。

人大代表活动室,建室突出了一个“活”字:“灵活”和“活动”。本着科学布局、就近履职、便于联系的原则,结合实际、灵活设点,将人大代表联络站所辖的3至5名代表编组为一个履职小组,入驻代表活动室,通过“宣讲、联系、走访”活动,履行好学习宣讲、接待选民、收集民意等职责,进一步方便代表履职尽责、联系群众,让代表更为全面、及时地了解、反映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愿,使进驻“活动室”的代表成为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密切联系群众的“小分队”。

人大代表服务岗,设岗突出了一个“特”字,就是要有特色,不搞千篇一律,充分发挥代表的优势和专长。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是人大工作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基础。榆次区人大常委会为保障代表在闭会期间依法履职,按照全国人大提出的“要从尊重代表、服务代表、宣传代表三个方面下功夫”的要求,具体做到“四尊重、四保障、四宣传”,即:代表的主体地位、代表的法定权利、代表的履职成果、代表意见建议的“四尊重”;履职平台搭建、联系渠道畅通、履职能力提升、履职时间经费的“四保障”;制度优越、代表风采、典型事例、联系群众的“四宣传”。

从今年开始,创新设立了“人大代表服务岗”,为代表履职提供到“家”的服务。根据代表的工作背景、社会经历、知识结构和专业特长,在代表工作场所设立人大代表服务岗,“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履职”,充分发挥代表本职工作领域的优势和特色,向人民群众提供政策宣传、民意收集、信息咨询、技术指导、文体服务、公益帮扶六类特色服务,并主动接受选民监督,进一步让代表职责与本职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让人民群众更为直接地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制度自信,使设立“服务岗”的代表成为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密切联系群众的“特种兵”。


高效举措 开通意见建议办理“快车道”

近年来,随着市城区范围内18条小街巷全面改造,10个区域17条支路(街巷)的单行线的设置,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也变得通畅,不仅缓解了主干道的拥堵,也让广大群众感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这背后,董祯芳的走访调研、积极建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董大姐,这几年咱们的城市有了大的变化,但道路拥堵日趋严重,给群众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希望你把大家的烦心事反映一下,帮助解决这个难题……”何时关注小街小巷微循环,榆次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榆次区小博士幼儿园园长董祯芳仍然记忆犹新。作为榆次区人大代表服务岗的“首岗”,董祯芳在走访时听到群众心声后,先后7次实地调研、走访群众、收集意见,并委托市人大代表向晋中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关于合理规划市区小街小巷道路微循环,缓解主干道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重点督办,推动了市城区18条小街巷的改造,设置了10个区域17条支路(街巷)的单行线,有效缓解了主干道交通拥堵的状况。

如此高效的办理,离不开务实管用的工作制度。在建好密切联系群众“三级体系”的基础上,榆次区人大常委会建立了与“一府一委两院”的季度联席会议和民意速达“两项制度”;形成意见建议“天天收集、定期汇总、集中交办、限时反馈”的“工作机制”;用好“收集梳理、分类上报、集中交办、统一答复、逐一反馈、及时归档”的“六步”工作法;完善了大会期间代表所提建议集中交办和闭会期间代表所提建议按季度分4次交办的“1+4”办理模式。这“四项举措”的实施,形成市区乡三级合力,确保“代表机关”建设取得实效。

在农业一线设立“服务岗”的张岐明代表,围绕农业增效广泛收集意见,提出了《关于设立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专项资金的建议》,受到区政府高度重视,在当年的财政预算中列专款500万元用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次年又将专款提高到1000万元,为农民引进新品种、运用新技术吃了“定心丸”。


倾心履职 画出代表群众“同心圆”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心和使命”。建好密切联系群众“三级体系”,探索“代表机关”建设榆次路径,就是要通过一个个“履职阵地”,让群众在城市农村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代表履职的岗位,在各条战线和各个领域都能看到代表履职的身影;就是要通过一个个“代表之家”,保障代表更好地为民用权、为民履职、为民服务,让代表履职更有归属、更有责任、更有底气、更具民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落实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得益于榆次区人大常委会构建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三级体系”,通过认真参加‘宣讲、联系、走访’、人大代表法律知识竞赛、履职能力提升年、宪法宣传月和访民生大调研等活动,我们学会了怎样当好一名代表,怎样在闭会期间履职,怎样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这是董祯芳、张歧明等代表的感触,也是所有榆次区人大代表共同的心声。

榆次区人大常委会“代表机关”建设的经验做法,先后在全国人大《联络动态》《人民代表报》《山西人大》《晋中日报》等媒体刊登、推广;省人大高卫东副主任专题来榆调研;全市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规划范建设现场会在我区成功召开。近期,区人大常委会应邀赴全国人大办公厅联络局汇报工作,并赴《中国人大》杂志社座谈交流经验。全国人大联络局傅文杰局长听取我区工作汇报后指出:榆次区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有思路、有办法、有效果”,充分符合全国人大提出的“尊重代表、服务代表、宣传代表”的工作要求,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力宣传,是进一步加强国家机关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联系的好经验、好做法。《中国人大》杂志社总编汪铁民称赞榆次区人大设立“人大代表服务岗”,打通了代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创新举措,很好地展现了代表风采,极大地激发了代表活力,是为代表“服务到家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位人大代表都要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观念、法治观念、群众观念,发挥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到2019年底,榆次区将建成100个人大代表服务岗,这既是榆次区人大常委会为代表履行职务提供的服务和保障,又是对人大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既展现了代表为民履职的自觉和接受监督的自觉、更展现了对人大代表身份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信。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