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风采>>
刘永海:一位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发布时间:2019-07-11 08:40:00

原标题:济南市人大代表刘永海:一位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

“叮铃铃——”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响起,刘永海习惯地一手抓起电话,一手打开电话机旁边的《人大代表服务专线接听接访民意意见建议记录簿》,边耐心接听来电,边快速作记录。

这样的工作场景,从2004年3月18日刘永海任职的和平路社区率先开通全省首家人大代表服务专线那天起,就从来没有间断过。

作为一位基层人大代表,刘永海通过这条服务专线,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解民忧,打通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至今已坚持了15年,先后接听群众电话8369个、接待来访群众1295人次,解决疑难问题753件。

“创办‘人大代表服务专线’,是为了开辟一个了解民意、倾听民声的窗口,架设一个联系选民的桥梁与纽带,搭建一个畅通民意表达、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平台,并以此激励自己更好地依法行使代表职权,为老百姓多办一些好事、实事。”谈起当时在全省率先开通这条人大代表服务专线的初衷,刘永海依然满怀激情。

他至今依稀记得,这条被百姓誉为“连心桥”的服务专线,经媒体宣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下子成了“服务热线”。开通第二天就接到全省各地的电话100多个,接待居民来访27人。

家住和平路社区、73岁的张吉庆老人,是第一个拨打人大代表服务专线的人。他在电话里对刘永海说:“我是从山东省原机械厅的一个公司里退休的,现在进了社区,我的福利待遇这块归谁管?有没有这方面的文件给我看看?”刘永海马上与街道办事处劳动和社会保障中心联系,查找有关的文件规定。随后,将复印好的有关文件送到了张吉庆老人手里。

毋庸置疑,老百姓反映的问题,有大事,也有小事;有平常事,也有烦心事,桩桩存在矛盾隐患,件件事关百姓利益。如果解决不及时、不到位,就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为此,不论谁来电来访,刘永海都认真接待,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能帮人家出出点子的就出个点子,能给人家宽慰的就给人家宽慰,尽量让来电来访的人满意。

15年,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人大代表服务专线”历经风风雨雨,虽然号码6977750从最初的七位数,早已升为现在号码前加“8”的八位数,但服务宗旨始终没变,那铃声也一直在响、在响——


为民代言,能发声、敢发声、善发声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为民代言,是我们人大代表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常挂在刘永海嘴边的话。同时他还说:“代表们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身后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肩负的是老百姓的殷切企盼。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面前,每个代表都必须敢于直言,决不能畏首畏尾,顾虑重重,应勇于为群众发声,充分表达百姓意愿,坚持为群众说话,为政府分忧。”

这么多年,刘永海无论当区人大代表,还是市人大代表,始终牢记履职为民的宗旨,敢于亮明身份和观点,正义在心,执着敢言,努力把群众的真实意图如实反映出来,善于把真知灼见传递出去,坚持心为民想,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人大代表的光荣使命。

十几年前的羊头峪东沟是济南出了名的臭水沟,沟内污水横流,散发出刺鼻的气味,行路至此的居民都捂鼻前行。沟边仅五米宽的羊头峪东沟街也是坑洼不平,附近居民意见很大。2003年,刚当选为历下区人大代表的刘永海,第一次参加人代会,就领衔15名代表提出了治理羊头峪东沟改造议案。为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推进改造工程能够落地实施,他在会上还接连抛出一串串火辣辣的尖锐“评语”,其“较真”性格显露无遗。对此,他说:“我不愿意当那种‘被满意’的代表,我提建议就是为民请愿、解决问题。”此议案获采纳,被所在街道列入当年的重大民生工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专项整治,先是拆除了严重污染环境的垃圾楼、违章建筑等,接着又对街道进行拓宽,铺设了柏油路面和花砖,设置了健身路径,安装了路灯,从而使羊头峪东沟旧街巷旧貌换新颜,两岸5百余户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翻开刘永海十多年来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轨迹”,从他提出的一条条建议,到提交的一件件议案,你会发现大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济南这座城市的发展一脉相连。

“抑制检查费用,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监管!”“让殡葬回归公益!”“进一步加大居家养老力度” ……

《关于重新编排街道门牌号的建议》《关于加大对学生小饭桌卫生检查评比的建议》《关于重修重建开元寺的建议》《关于尽快拆除和平路两侧水泥墩的建议》……

其中,围绕增加企业养老退休金问题,他还坚持“一根筋”,从上一届人代会追问到下一届;因为拆违拆临后羊头峪沟街一时出现群众买菜难问题,他坚持“问题不解决不撒手”,与有关部门“死磕到底”……其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高言值”的履职作风,无不展现出了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人民选你当代表,就要尽心尽力,多发声、愿发声、敢发声,把人民群众最关注、最期盼的事情,通过代表‘直通车’反映上去,积极为民鼓与呼。”刘永海如是说。


为民奉献,坚守初心不退色

刘永海是一名正团职军休干部,刚退休时,正值壮年的他,凭借着丰富的工作经历,和较强的办事能力,再加上良好的人脉资源,曾有众多朋友向他发出邀请,或者到公司,或者去学校,且都开出了优厚的待遇条件。然而,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文化东路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找到了刘永海,真诚地希望他能到社区工作,为居委会的工作开创一个新局面。

一边是体面的位置加上优厚的报酬,一边是人们心中专属“大妈”职业的居委会主任加400块钱的补贴。人生的十字关头,刘永海陷入沉思:自己从上学、参军到入党、提干,所受的教育一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社区这个舞台,与老百姓打交道最多,为民服务也更直接,更能检验一个党员的坚定信念,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作为一名退休军人,应该永远保留着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军魂,不忘初心,多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经过一番考虑,他最终决定把奉献社会、服务社区作为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到社区工作。

“只要在社区岗位上一天,我就要真诚奉献一天!”这是刘永海当选“小巷总理”时做出的庄重承诺,也是他多年如一日履行人大代表与社区领头雁双重职责的工作写照。

2002年6月走马上任时,和平路社区一穷二白,回忆当初的情景,刘永海描述说:“一间狭小的办公室,一张破旧的桌子,连电风扇都没有,制度不健全,经费无来源,第一次党员学习只有8个人参加,工作开展困难重重”。面对困难,刘永海没有气馁。制度缺失,他就研究摸索,建立完善了《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细则》《社区党员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没有办公用品,他便发挥自身优势,从部队协调来桌椅、电脑等基本办公用品,甚至还把自家的电风扇和新买的彩色打印机也搬过来“私物公用”。为了把社区打造成党员群众的家,早在2004年3月,他就主动争取上级的支持,开办起济南市首家社区科普大学,开设了文明礼仪、医疗保健等知识讲座,组建了社区艺术团,把更多的居民群众吸引到社区管理服务中来。在此基础上,针对辖区离退休军人多,专门成立了济南市首家军休干部社区活动基地,通过开办军休干部科普分校,为军休干部融入社区、学习科普知识、发挥余热开辟了新途径,开创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先河。

在打造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方面,他借助社区书记的身份,一路开绿灯,不断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将面积扩大到90平方米,并配备了档案橱、多媒体等设施,同时提供各种法律书籍,为代表们活动、学习和联系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积极创新代表联络员制度、代表值班制度、代表工作流程、代表服务手段,聘请律师、省市代表为工作站顾问,开办首家“人大代表工作论坛”等,把工作站擘画成了党的群众观的“实践站”、 勾勒成为民请愿的“传声筒” 、打造成了化解矛盾的“消防站”,被区人大常委会在首次开展的人大代表工作站星级评定活动中,命名为“三星级”。

今年已经65岁的刘永海,依然激情满怀,干劲十足。他说:“我是一名老兵,更是一名党员和人大代表,习总书记号召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要身体允许,我愿继续发挥余热,扎根社区,为民代言,担当尽责,服务民生!”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