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观点评论>>
为建设制造强国广泛汇聚正能量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人民政协报发布时间:2019-06-20 10:34:28

6月17日至19日,全国政协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这一议题,体现了全国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的工作原则,也体现了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特点和优势。

会前,委员们针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和关键环节,深入一线,分11路赴辽宁、山东、广西、重庆、广东等14个省区市开展专题调研,为开好会议打下坚实基础。会上,委员们踊跃发言,并同部委负责同志深入互动交流,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会议开得生动活跃、富有成效。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迅速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极大地加速了工业化进程,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新发展理念的“时”正在转化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势”。2018年,我国实现制造业增加值约为26.5万亿元,货物出口超过16.4万亿元,全球制造业和工业品出口第一大国地位更加稳固。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一些短板弱项。从国内看,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矛盾比较突出,质量效益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缺乏,总体上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深刻复杂影响。

委员们表示,虽然国内外环境严峻复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我国拥有完整产业体系、巨大市场空间、丰富人力资本等诸多优势,特别是有政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只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发挥市场、人力资本、产业体系和制度优势,适应“时”和“势”的变化,发展“稳”和“进”的态势,处理好“缓”和“急”的关系,提高化“危”为“机”的能力,一定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推动制造业凤凰涅蓜、浴火重生。

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委员们认为,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继续实施制造业领域科技重大专项,启动实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攻关任务。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推进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大力鼓励自主创新产品“迭代”应用促进技术扩散。把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制造业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转型升级增力。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委员们建议,要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加快完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放宽行业准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促进企业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要推动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大力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确保小微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实质性下降。要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协同作用,落实和完善使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鼓励政策。要加强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办法,促进要素不断流向制造业。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深入参与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合作。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委员们一致认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上下功夫。

在调研议政的过程中,委员们亲眼目睹了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深化了对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在未来的履职道路上,委员们必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特长,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大问题持续聚共识、建真言、做实功,为建设制造强国广泛汇聚正能量。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