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代表风采>>
张雅玉:架起一座连心桥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上海人大网发布时间:2019-04-17 11:31:34

张雅玉做过近20年的居民区书记,连续四届当选为长宁区人大代表。退休后,她成为社会组织雅玉党群工作事务所的领衔人。无论角色、身份如何变化,不变的是一颗爱民之心、为民之心。无论在哪,无论做什么,她在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在今年区两会上,张雅玉怀揣着民情薄,怀揣着群众的期待和信任,一口气提交了3个代表意见,还有两个与其他代表联合提交的书面意见:推行垃圾分类、加强犬类管理、完善老公房加装电梯服务……这些意见直面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张雅玉与同样来自基层的另一位人大代表、天山街道纺大居民区书记应平调研发现,目前长宁区多层房屋加装电梯面临这样的现实:一方面老年居民对加装电梯的需求大,期望也高;另一方面一楼居民反对多,楼上与楼下居民意见不一致;加装一部电梯成本上升,预计费用大约75万元左右,普通老百姓经济能力有限。再加上许多居民担心老旧小区物业无力承担电梯加装后的维护、保养以及安全等问题。为此,她建议,市区联动,在24万元补贴的基础上加大补贴力度,针对楼上楼下居民的不同需求出台指导性意见,细化补贴方案;针对老小区,鼓励扶持成立社会组织或自治组织,补上电梯加装使用后的服务“短板”。

履职期间,张雅玉走街串巷走访、调研,给市、区两级政府提建议、献良策,做到“怀揣民情簿,为民鼓与呼”。在长期的联系与活动中,她还总结出了一套“一听、二记录、三多问、四思考、五分析、六归纳”的工作方法。张雅玉身边有一样“法宝”——民情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张雅玉走到哪里,听到那里,就记到哪里。她把群众的大事小情都记在民情薄上,对居民的急、难、愁、险等问题及时掌握,尽快解决;对一些共性问题,则整理成书面意见提交,做到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今,张雅玉的民情簿已积攒了20多本,她提交的代表意见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其中大部分被采纳。

在张雅玉看来,人大代表在政府与百姓之间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是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连心桥。人大代表不仅要在会上敢直面问题,敢说真话,在平时的接待与服务群众中,也要心里装着群众。

有一次,张雅玉参加天山路街道组织的“两代表一委员”联合接待活动。居住在天山三村的一位90岁的老人,向她反映一个“老大难”问题:某部门搭建了一个大车棚,车棚吊顶影响到他们家通风采光,通过各种途径向多方反映了3年多,问题却一直未解决。张雅玉觉得这看似小事,但与居民切身利益有关。她先后5次到老人家里,实地勘察每一层建筑,并做好思想工作。但老人态度非常坚决,表示必须要给一个说法,否则可能还要继续反映问题。在走访了长宁区的相关部门,查问了车棚吊顶在建造初是否备案等信息后,张雅玉与该部门相关领导取得联系并相约面谈时间。通过数次沟通、现场查看,该部门愿意重新设计方案,整改车棚。拖了3年的“小事”终4于解决了,让老人一家人过了一个开心年。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