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人大立法>>地方人大>>
人大代表热议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北京日报发布时间:2019-01-17 14:13:25

人大代表热议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

 原标题:人大代表热议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 融入当下生活 做好传承与传播

 昨天,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人大代表们共同讨论、审议《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大家对“条例(草案)”中从非遗概念阐释,到内容认定,再到分类化传承与传播等方方面面的阐述都进行了详细讨论,认可条例的专业性和高站位。在各组讨论中,兼具非遗传承人身份的人大代表,以及深度参与了传承工作的许多代表结合多年来的实践,提出许多实操层面的建议。

 借助新文娱模式打造“网红”

 “草案中提到一点十分令人鼓舞,那就是非遗的传承与传播要介入到现代化的生活当中,只有与当下的生活产生关联,才能让非遗生态良性发展,为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所享用。”人大代表、中国美术馆副研究员柳淳风建议可以借助新的文娱模式、宣传方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网红。比如古装影视剧中的精美服装,就向年轻人群传播了古老服饰样式和制作手艺。她建议,文化旅游部门以及大型文化集团,可以主动对每年投拍的重点影视项目、大型展览做分析和归类,并将其与非遗内容做建设性匹配,实行帮扶组队,在重点影视剧目和大型展览中匹配相关的非遗内容,共同打造新的文化产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非遗融入新型文化形态,助传统文化轻松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我想,传统文化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就不再是一个符号,而会成为一种资源,一种可以服务于当下生活的文化资源,并在自然而然的过程中得以传承与传播。”

 说到打造非遗“网红”,人大代表、天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桦介绍,著名的地坛庙会就已经走出北京,走进台北,甚至走到泰国和伊朗等国家,所到之处每每引起广泛关注。他建议在《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中增加鼓励非遗文化产品和经营这一类产品的企业走出去的条款,促成更多这样的优质产品和品牌走出去。

 多渠道利用空间做互动展示

 人大代表、景泰蓝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市珐琅厂总工艺师钟连盛,曾在“条例(草案)”起草过程中就多次参与讨论。他看到“条例(草案)”第五章第42条中提到的“合理利用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工业遗址以及疏解腾退空间等,或者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为代表性项目的保存、研究、宣传、展示、交流等提供场所”,就充分汲取了传承人的意见和建议,是实实在在的推动非遗传承传播之举。

 他以北京市珐琅厂的非遗展示空间为例,每到节假日,这里就成为许多三口之家度周末的地方。“大人孩子一起上手体验珐琅制作,一待就是大半天。”钟连盛说,但是对于葡萄常、毛猴、鬃人、兔儿爷等个人传承者来说,缺少常态化、固定的技艺展示空间是个很现实的困难。“尤其是面向中小学生传播非遗技艺时,可以互动体验是让孩子们了解技艺的最直接方式。”

 而人大代表、保利文化集团总经理蒋迎春则主动提出可以充分利用保利文化集团在全国的66家保利剧院为非遗传播做贡献。“去年,我们就在全国做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山西二人台的演出16场,帮助这门传统戏曲扩大影响。”蒋迎春还提出,希望与“条例”相配的实施细则可以尽快出台,“‘条例’中提到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传承和传播,具体鼓励办法希望可以尽早出台,这样可以激发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市场化数据库和校园读本扩大传播面

 对许多项目来说,面对孩子们旺盛的学习热情,传承人分身乏术,难以满足特色课堂的需求也是个难题。人大代表、灯市口小学校长滕亚杰建议政府部门能组织专家和传承人编写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读本,供学校选用。她还建议“能将非遗进校园的内容、传授方式等加以更加精细的设计,与学校现有课程,如音乐、舞蹈等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上就形成非遗与现代元素结合的传承。”

 而面向更广泛人群的文化传播,数据库和新技术就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人大代表、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童之磊介绍在这方面有许多现成经验可以借鉴。他以中文在线联合哈佛大学等国内外四家机构推出的“引得”数字人文资源平台为例,该平台上有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提供从公元7世纪至1911年的42万余位人物的结构化关系式数据,已可以提供15亿字左右的历史文本资源。而这个数据库如今被国内许多图书馆所使用。“‘条例(草案)’中提到的建立非遗数据库,是否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将数据库做成一个市场化的文化产品或平台,扩大传播面。”同时,他建议利用VR 、AR等新技术,开发有趣的体验性项目,让人们以轻松的方式接近非遗。(李洋)


责任编辑: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