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在七夕夜设香案,摆上瓜果、鲜花、针线,向织女星祈求心灵手巧、姻缘美满。穿针引线、投针验巧(观察水中针影形状,判断是否“得巧”)。
七夕传统食品,用面粉、糖制成,油炸或烘烤成各种花样(如花朵、动物),象征“巧艺”。亲友互赠巧果,祝福生活甜蜜、手艺精湛。
汉代起有七夕晒衣、晒书的习俗,防潮防蛀,后演变为文人展示才学的方式。东晋名士郝隆七夕袒腹晒书,自称“晒腹中书”。
传说七夕夜在葡萄架或南瓜架下,可听到牛郎织女相会的悄悄话。体现古人对星空的浪漫想象,多见于民间故事。
七夕夜晚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初秋时节,21点左右,织女星首先出现在天顶附近,随后,在其偏南方向的牛郎星升起。在两颗星的中间隔着一条横贯南北的白茫茫的天河(即银河),其中牛郎星在河东、织女星在河西,两星隔河相望,充满诗情画意。
结红头绳是七夕风俗之一,家长们在七夕当天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孩子脖子上,以此保佑孩子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