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和北京市律师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青年仲裁论坛暨第十三届“中伦杯”国际商事仲裁征文大赛颁奖仪式在北京成功举行。
论坛设置了专题讨论环节。第三个专题讨论围绕“‘双循环’育人格局下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这一主题进行。
以下内容是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主任杨晨的发言节选。

我从一个做了二十多年涉外业务的律师角度去谈谈涉外法律法治人才培养。主要是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是我站在自己微观的角度怎么看待涉外法治人才标准,第二个就是站在律所的角度,站在团队管理者的角度,怎么培养涉外法治人才。
第一个就是涉外法治人才,拆开来看三个词,涉外、法治、人才。主要谈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勤奋,我觉得非常重要,尤其对于涉外非常重要,我第一个看人才主要是看勤奋,第二是看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这是两个维度。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优秀的法律思维,非常关键,这是优秀涉外法律人才重要的两个方面。第三个是领导能力,因为很多的涉外案件要协调各方,一定要能够很好去组织各方形成有效的战术团队,这是我看待人才的标准。
涉外的话要看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语言,第二个是国际视界,我觉得非常重要。第三个是法治,法治的话是要有家国情怀,我们处理很多案件的时候,家国情怀是一个必备的要素。
站在律所的角度,站在团队管理的角度,我觉得锻炼培养一个好的涉外律师最重要的是做好的案件,当然,好的案件主要是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职业的价值,第二个是要锻炼能力,就是立足于专业。细节决定成本,细节有一个处理的方向,像我们给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你首先要了解客户的商业利益,要更多从商业的角度和客户的角度看怎么搭建法律的架构与策略,为客户商业服务,要立足专业。第三个是具备一个很好的复杂项目管理的能力。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