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张旗坤: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与学

2025-10-29 14:31:29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标准+

9月21日,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和北京市律师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青年仲裁论坛暨第十三届“中伦杯”国际商事仲裁征文大赛颁奖仪式在北京成功举行。

论坛设置了专题讨论环节。第三个专题讨论围绕“‘双循环’育人格局下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这一主题进行。

以下内容是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旗坤的发言节选。

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我觉得离不开教和学:老师教和学生学。贸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涉外法律人才,特别是涉外仲裁实务人才,活跃在涉外法律服务领域中的专业人士有不少都是从贸仲走出来的。我本人也在这里工作过多年,接受贸仲培养,并在这里完成了从学院知识到实践运用的转换和训练。

关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各界人士都有客观切实深入解释的讨论和建议。涉外法治人才在国际法律领域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实践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国际法律规则处理各类涉外法律事务的专业人才,涉外法律人才具有较强的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法律体系,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大家想想这个标准高不高,我觉得非常高。人才培养涉及教和学两个方面。教和学互动的好才能培养出实践需要的人才,或者说缩短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后的适应转换过程,关于涉及的核心课程,实践课程体系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建设是讨论比较多的话题。

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对大学生来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是专业基础教育的角色,你不能期望他走出校门就是刚刚我说的这样的人才,因此基础教育要求专业的教师配置和课程设置应该以帮助学生打好法学专业基础,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实践型人才为核心来展开,通常我们说涉外法律核心课程与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还有法律英语。

即使大学配备了合格的专业课老师,参与教学的专业教师是不是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是否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并且具有实践经验,把实践需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否能以身示范,并对学生作出积极的学业目标和专业引导,这也是老师要考虑的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实践教学,我经常带学生来参观贸仲的研讨,对学生的帮助很大,以上是教的方面,还有很多细的方面,就是学的方面,取决于人,我觉得教和学如何结合好,取决于大学管理者的水平,如何把这些调整好,把老师调整好,让老师们有时间投入教学这是很大一个方面,学生们要教育好,要认真去学。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