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2025中国仲裁高峰论坛暨中国-拉丁美洲国际仲裁论坛在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以下简称联合国贸法会)、环太平洋律师协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共同主办。
来自近30名仲裁法律界、公司实务界、学术界中外专家围绕“智联全球:共筑国际仲裁数智协作新格局”“智赋新章:规范国际仲裁数智辅助新边界”“智序未来:擘画国际仲裁数智治理新图景”三个议题发表演讲。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近500人现场参会,包括51家国际组织及国外主要争议解决机构共119名负责人和代表,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10万人次在线关注或收看。
在“智序未来:擘画国际仲裁数智治理新图景”第三个议题中,研讨嘉宾聚焦金融科技、人工智能、跨境电商、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展开深入探讨。
以下内容是小米集团法务、国际政府事务副总裁刘振在“智序未来:擘画国际仲裁数智治理新图景”议题环节发表演讲内容节选:

(小米集团法务、国际政府事务副总裁刘振)
我就两个话题分享我的想法,第一个主题是人工智能工具在高科技公司的应用,第二个主题是人工智能工具对法律职业者的影响。
第一个主题对于高科技公司而言,几乎都和AI相关,例如小米可以说从每个业务部门、每个团队、每个团队成员开始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人工智能节省了很多人的工作,比如审阅数千份文件、编辑数字等。
我所面临的问题覆盖知识产权法、仲裁,以及其它法律领域,对我来讲难以去精通每一个领域,如果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可以形成一个思维框架,围绕一个问题解决覆盖到所有必要的法律维度。
在我的团队当中,已经在很多的方面运用了人工智能工具。比如说像专利分析,可以用几小时完成工作,大大减轻了团队的工作负担。
第二个主题,人工智能对于法律从业者的影响是什么?人工智能可以辅导新入职的法律从业者上手工作,其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去学习如何解决一个问题,构建思维框架。另外还可以进行案例研究。作为企业内部法务,我在仲裁案件当中是法务和业务之间的桥梁,有了人工智能工具之后,我能够去节约大量的精力,少做很多法务这方面的工作,节省了团队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消化程序性文件和事实性文件,节省很多时间去寻找判例。团队的责任是,运用人工智能工具,帮助仲裁员来理解将法律适用到高科技公司,像在仲裁案件当中,我的关注重点是如何把我们日常经营能够以法律的语言进行解释,这样的话能够对接法务和业务。
编辑:刘海滨